七律·步韵大冋《读谢翱传》
(2021-09-03 07:23:24)
标签:
佛学文化休闲生活 |
分类: 酬答篇 |
七律 步韵大冋《读谢翱传》
凡花迟早随波去,世事穷通入目来。
因果不空皆落定,是非明了已摊开。
无心押宝猜棋局,有愿持斋歇酒杯。
遵效葵头恒向日,鸟途难见问津台。
大冋:读谢翱传
南奔北走家何在,七里滩前许剑来。
崖海夜寒惟月上,冬青树老又花开。
侧身天地聊晞发,怅望江山独把杯。
一掬当年知己泪,秋风洒尽下西台。
秋白崖山泪,月苍严子台。(夢音先生雅评)
沧桑随斗转,蝶梦入诗来。(易道如歌续貂)
作者简介:大冋,明代浙江四明山延寿寺僧。字妙止,号笠庵。俗姓张,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1396年前后在世。礼显宗弥讲王为师。精研佛典,严谨操行,道誉甚隆。明成祖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曾两次奉诏,主持纂修藏典。亦有诗名,诗风沉雄高古,气势不凡。原有集,今不传。
说明:前人论冋公诗多说“清新有情致”。而这首《读谢翱传》则显然地徘徊缠绵、沉郁悲怆,诗行中似乎迸射出一股热血与热泪的暖流,当是冋公诗风的另一侧面。谢翱(1249-1295),宋末元初诗人。字皋羽,号晞发子,长溪(今福建省霞浦县)人。徙居浦城(今属福建省)。元军陷临安后,毁家率乡人投文天祥,任咨议参军。文天祥兵败被俘后,悲不能禁。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得文天祥死讯,在严州(今浙江省建德县)子陵台设奠哭祭。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为之招魂,歌词十分悲怆,歌罢竹石俱碎。晚年与周密、邓牧等交往。死于肺疾。其诗风格沉郁悲壮,多寄寓对宋亡的悲痛。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
注释:
南奔句:谓谢翱毁家纾难,助文天祥抗元。七里滩:又名七里濑、七里泷、富春渚。在今浙江省桐庐县严陵山西,长七里。两山夹峙,东阳江流其间,水流湍急,行船难以牵挽,快慢要看风力。故民间有“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的谚语。南朝宋谢灵运有《七里滩》诗。许剑:指谢翱投笔从戎,仗剑抗元之事。
崖海:崖山下的海中。崖山也称崖门,在今广东省新会县南大海中。与汤瓶嘴对峙如门,形势险要,是扼守南海的门户。南宋末成为抗元的最后据点。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宋军战败,陆秀夫负帝赵昺于此沉海,宋亡。月上:月亮升起。
冬青:常绿乔木名。木材可以供制作器具, 叶经煎煮可以作褐色染料。冬青终年长绿不雕,故在古诗文中多用作长绿不雕意。
侧身:犹言置身,唐杜甫有诗句“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晞发:谢翱号晞发子,并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
把杯:手持酒杯,指饮酒。
掬:双手捧取。
西台:指今浙江省建德县严子陵钓台。谢翱于此恸哭,祭悼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