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绝·步韵僧仪《上权臣》

(2021-02-18 07:48:50)
标签:

佛学

文化

休闲

生活

分类: 酬答篇
七绝 步韵僧仪《上权臣》
有志修行作比丘,牵牢鼻索驭牯牛。
一朝驯服强蛮后,舒展眉头获自由。

僧仪:上权臣
我本田中一比丘,却来乘马不乘牛。
如今马上风波急,不似田中得自由。

作者简介:僧仪,南宋时期浙江杭州西湖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无考。大约公元1226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质直淡泊,平易通俗,当时有名。作品惜多不传。此诗载《白獭髓》,复收入《宋诗纪事》卷九十三。
说明:任何时候,宗教都应该求得政府当局的保护和重视,取得地方长官的信任和支持。否则,遇到的麻烦一定很多,遭到的挫折一定不少。仪公的遭遇很能说明这点。据《白獭髓》所记载:仪公之道誉才名,闻于某位权臣。某权臣欲委任仪公以僧官之职,并要求仪公能经常乘车骑马,到官府中走动。这完全违背了仪公修行的初衷和做人的原则,于是仪公写作此诗,上呈权臣,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这位权臣不仅不能理解和体谅仪公的苦衷,而且怒责仪公是影射自己,大为不敬,不仅下命令没收了仪公的袈裟度牒,而且以诽谤名义治仪公之罪,真是莫名其妙。细读仪公这首七绝,仪公讲的都是自己的事,表示的是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权臣偏偏要借题发挥,欲之加罪,何患无词。仪公实在太冤枉了。
注释:
比丘:梵语。意为乞者。佛教指出家修行的男僧。按照佛教的制度,少年出家,初受戒,称为沙弥,到二十岁,再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因僧人须乞法、乞食,故有此称。
乘马:指乘车骑马,任僧官,与官府权臣们往来应酬。
乘牛:指在山林田野中骑牛,比喻生活在山林野外。
风波:比喻各种人事变化,各种意外之灾。

诚谢云梦雅卿先生赐雅
福慧具足作比丘,莫管乘马还是牛。
离开境界反观性,知晓真心本自由。

诚谢南阳望月亭先生雅和
吾本闲人一老头,从来无乘不牵牛。
如今有损官员面,怎在田中获自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