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步韵晞颜《忆佛轩》
(2021-05-10 07:25:50)
标签:
佛学文化休闲生活 |
分类: 酬答篇 |
七律 步韵晞颜《忆佛轩》
僧家不惧席门贫,笃信慈悲果报真。
悟道当须尊佛法,吃斋何必羡黄绅。
泛舟驱浪邀明月,横杖持行送暮春。
细品烟霞长放眼,福荫德慧好修身。
晞颜:忆佛轩
三椽老屋许安贫,佳处无如忆佛真。
万事了知犹堕甑,百年唯此可书绅。
岩间静寄蒲团夜,松下聊供茗碗春。
闭户不忘常忆佛,愿常终似影随身。
作者简介:晞颜,字圣徒,号雪溪,北宋末南宋初浙江奉化雪窦山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120年前后在世。颜公少年出家,勤奋研习,遂至文藻高妙,颇为后辈敬重。平生戒律精严,晚住桃源厉氏庵,专志念佛。其事迹与诗文加载《补续高僧传》、《宋高僧诗选》、《乐邦文类》。
说明:普和寺在浙江奉化雪窦山中,为颜公初住之寺。唐宋时亦一大丛林,早废。本诗描绘了普和寺壮伟建筑和周围的山光水色,以及居住在普和寺夜深时听潮声橹声的乐趣。写的是一派江南水乡特有的夜景,很朦胧,很幽雅,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神秘的美感。这一定是颜公所追求的极乐境界,否则,颜公为什么要称之为“最好”呢?
注释:
椽:即椽子,放在檩子上架屋瓦的木条。引申作房屋的间数,三椽即指三间。
安贫:自甘于贫穷。《后汉书-蔡邕传》有“安贫乐贱,与世无营。”
真:这里指好。
可知:尽知,全知。
堕甑:典出《后汉书》载孟敏故事。盂敏客居太原,甚贫。有一天,挑着一担瓦罐去卖,被人冲撞,瓦罐全落地打碎。孟敏也不回头收拾,自顾而去。有人问他,他说瓦罐打破了,看了又有什么用?以后就用“堕甑”来比喻事已过去,不必置意。甑(zèng):陶制煮食用具,今称瓦罐、瓦煲等。
百年:犹言终生,毕生。
书绅:把要牢记的话写在绅带上。绅带指大腰带。以后便称记住别人的话为书绅。
岩间句:谓在山岩中坐着蒲团静度漫漫长夜。
松下句:谓在松树下供放茶碗,饮茶赏春。
愿常句:谓念佛忆佛之信念不会忘记,就像影子和身体一样,总是相伴不去。
朝山信鼓闻,乐在宝香熏。(易道如歌续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