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步韵赞宁《寄题洞庭山水月禅院》

(2020-10-03 07:44:19)
标签:

佛学

文化

休闲

生活

分类: 酬答篇
七律 步韵赞宁《寄题洞庭山水月禅院》
层峰古木裹氛昏,溪水松涛竞相奔。
一路欢欣寻故迹,今时有幸访云门。
身临梵刹消三毒,目睹风光饱六根。
历代高僧多善举,沉思往事忆荃荪。
氛昏:云雾;烟霭。荃荪 :香草。古代常用以喻贤良的人。

赞宁:寄题洞庭山水月禅院
参差峰岫昼云昏,入望攀萝浊浪奔。
震泽涌山来北岸,华阳连洞到东门。
日生树挂红霞脚,风起波摇白石根。
闻有上方僧住处,橘花林下采兰荪。

作者简介:赞宁(919-1001),北宋初年浙江杭州龙兴寺僧。俗姓高,德清(今属浙江省)人。幼出家于杭州灵隐寺,精研南山律,时人谓之“律虎”。吴越忠懿王钱俶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大师”。他颇读儒书,博闻强记,辞辩纵横,人莫能屈。学文于光文大师,受诗于前进士龚霖。与吴越国王族钱俶、钱亿、钱仪、钱俨、名士崔仁冀、慎知礼、杨恽等应对唱和。著作除《高僧传》外,尚有《物类相感志》、《笋谱》、《内典集》和诗文杂记《外学集》等多种。
说明:水月禅院在太湖洞庭山缥缈峰下,南朝梁大同四年(公元538年)建,是一座著名的古寺院,有无碍泉等古迹。赞宁慕名来游,被禅院周围的山光水色所吸引,所激动,遂作二诗题留于此。这是第一首。是一首写得很生动,很有意境的七言律诗。用精炼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水月禅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附近的自然风光,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形神毕具、色彩鲜明的画卷。
注释:
参差:高低不齐,不一致。
峰岫:山峰,峰峦。
入望:进入视野。
震泽:又名具区,系太湖的古名。
华阳: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的金坛华阳之天,即今江苏省句容县茅山。
日生句:意谓早晨日出时树尖上挂满了(照着)朝霞的光芒。
白石:太湖石作白色,多窍孔而玲珑剔透,可作园林摆设。
上方:犹言天界。此处却指洞庭山缥缈峰之顶。
橘花林:太湖地区历来盛产柑橘等水果。
兰荪:菖蒲的别名。是一种多年生天南星科水生香草,太湖滨极多。 

松涛溪水竞,梵刹佛钟开。(夢音先生雅评)
苍狗乘云去,烟霞入目来。(易道如歌续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