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步韵韬光《谢白乐天招》
(2020-10-13 08:13:42)
标签:
佛学文化休闲生活 |
分类: 酬答篇 |
七律 步韵韬光《谢白乐天招》
餐风格物饮清泉,打坐听经伴月眠。
亲近自然心向日,远离尘累火生莲。
斋房寂静临云水,棘径深幽有洞天。
珍惜光阴修正果,行踪只在佛灯前。
韬光:谢白乐天招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唯能引水种金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
作者简介:韬光,唐代浙江杭州灵隐僧。生卒年及姓氏字号均不详,蜀地(今四川省)人。唐穆宗长庆年间(公元821—824年)住浙江杭州北高峰南、灵隐寺西北之巢枸坞。著名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闻其盛名,重其高德,因而题其庵居为“法安”,今灵隐寺韬光庵即其遗迹。能诗,惜多不传,《全唐诗》中仅存此一首。
说明: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诗人,乐天为其字。谢意为谢绝。招指招请、邀请。韬光是一位有道高僧,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仰慕其名,特盛宴邀请他谈论诗文。韬光借口自己是山野之人,不入市廛,写了这首诗表示辞谢。诗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作者自己的山林隐居生活,这种生活充满着清幽情趣,其中也含蓄地批评了当时文人(自然也包括白居易在内)追逐功名利禄,恋栈城市奢华享受的世态。
注释:
野性:乐居山野的性情。
林泉:字面为树林与泉水,实际上泛指所有山林环境。
岩阿:山岩,阿为小山。
不解:不懂。
玉勒:玉质马衔,代指官吏的车骑。本句意谓不谙俗事,不会逢迎。
金莲:金色莲花,比喻佛教妙法。
乍可:宁可。碧天:天空。
飞锡:僧人游方。相传唐宪宗元和(公元806—820年)中,高僧隐峰云游至五台山,掷锡杖飞空而去。锡杖为僧人随身之物,故称僧人游方或一般行走均为“飞锡”。
啭:黄莺啼鸣。
打坐怀禅月,参经浴佛天。(夢音先生雅评)
持斋堪养性,护念惜修缘。(易道如歌续貂)
后一篇:七绝·步韵祖可《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