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题发挥 • 扫除“思考盲” 提高“思考力”
(2014-02-08 20:44:22)
扫除“思考盲”提高“思考力”
刚刚拜读了博主“文化诊断学”的“什么是思考力三要素?”一文。
“思考力”确有广泛的探究空间。尤其是在具有数千年封建文化的中国,尤为重要。
“三纲”“五常”(近乎是以往标准答案的一部分)等封建文化桎梏了国人的思考潜能,历朝历代抱持的社会差序格局阴魂不散,国人差序人格的形成也就成了“自然现象”。
毋庸置疑,国人“思考力”的提高着实是任重道远。
处于社会变革、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物役之奴、势屈之徒比比皆是。大多数人所思考/追求的都是各自的得失、沉浮。。。即使是学者,潜心探究学术的又有多少呢?几年前,就曾经有103位院士联名参与国花的推荐(不能不说是不务正业)。袁隆平先生全心全意的研究高产水稻育种,科研成果得到国际同行及相关国际组织的认可,而其进入院士行列的一再延迟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埋头实践而没有论文),在我们看来袁隆平先生还算幸运的(其实袁先生把当院士这事看得很淡)。很多有学术根基、有良知的学者不是不想研究学术,一系列违背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制度(机制和制度有逼良为莠之嫌)掣肘了这些学者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近二十年来,基层官员4成肤浅(以自以为是的“常识”进行决策),4成浮躁(以武断替代魄力)。若是肤浅浮躁相互传染,共同肤浅并一起浮躁,这中国梦岂不是要泡汤。
具有良知的学者们真该潜下心来做些研究,拿出人文社会治理的良药,并大声疾呼提高国人的“思考力”。
值得指出的是,当前国人中的“思考盲”(《思考盲》见于厦门大学易林教授的文化杂谈)不少于建国初期文盲的比例(我的判断)。因此,先扫“思考盲”,再谈提高“思考力”也不迟。
当然,最好是“两手都要硬”起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