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景体验中快乐作文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7-12-27 14:40:31)
标签:
教育 |
《在情景体验中快乐作文的研究》开题报告
海门市能仁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缘由
命题作文的长期运用,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少生活体验,往往做起作文来很难写具体写生动。教师就用范文引路的方法指导学生写作,结果学生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或者没有真情实感,有无病呻吟的感觉。很多时候教师一布置作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无从入手,教学就陷入了僵局。学生硬是靠想象编造出来的作文,让人感觉很空洞,有时还会闹笑话。因为学生生活体验的缺乏,不仅影响学生的真实表达,而且也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而开展“探究—体验”的课题研究是应运而生,因势而行,提出的情景体验性作文是从作文内容入手,通过创设情景,增添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使小学生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2.所要解决的问题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就强调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如果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就没有习作的第一手材料,那么习作训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当学生有了表达的内容和愿望,才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了可能。情景体验是孩子最喜欢的, “在情景体验中快乐作文”的研究是从作文内容入手,通过创设体验活动,增添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二、课题概念界定
1.“情景”
2.“体验”
3.“快乐作文”
4.“在情景体验中快乐作文”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情景体验活动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积极性的方法途径,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目的。
它是一种先进的作文教学思想,其实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作中得乐,乐中有作。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对现行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教师怕教,学生怕写”这一现象,进行深层的剖析,不断让教师更新作文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作文教学的理论水平,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的形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还作文教学于生活的本位,激发学生内在写作的动机,孕育写作文的激情。让学生学会在共同的情景体验、合作、讨论、探究中构建自己的作文思路。引导学生多元评价作文,让学生学会评价,并在评价中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同时提高习作的鉴赏水平。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展示平台中,真正实现自我需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实现作文水平质的飞跃。
“在情景体验中快乐作文”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在快乐作文教学中寻求使学生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之路,指导学生从情景体验入手,不断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快快乐乐写作文。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树立大语文观,广开渠道,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及体验,从而使学生习作从产生兴趣,到感受乐趣、享受快乐,真正实现“情景体验、快乐作文”这一总体目标。
四、本课题研究研究重点和难点
1.教师总结出作文表达的方式和技巧,并通过课堂快乐教学,联系学生的情景体验,使学生乐于动笔,达到“有话会说,有情会抒,有感会发”的境界。
2.对“体验——指导——批改——讲评”这一写作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体验和指导的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建立“在情景体验中快乐作文”的教学模式。
五、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作文教学法。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观就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在情景体验中快乐作文”主张用真实的情景体验去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习作知识和技能与情感态度形成能有有效的依托,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情景体验作文教学是学生作文走向真实的最佳途径,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水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作文教学的优化,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改变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现象,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指导,促进学生有效作文策略的形成。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作文是生活体验与语文学习自然结合的产物,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中表现。本课题实验是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所必需的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其核心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
具体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实验,使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充分认识到写作是描写生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不断增强学生自主习作的兴趣,产生写作的愿望,消除学生作文的畏难心理。
2.引导学生自觉地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展开想象,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能力及对生活和习作负责的态度,培养思维表达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3.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独特感受的文章,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养成好的写作习惯:能坚持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并积极主动投稿。
4.提升研究教师的理论素养、作文教学实践能力和作文教学科研究能力。
主要内容:
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情景体验活动能激发他们喜欢交流、乐于写作的情感,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和作文教学质量。
教师要让学生参与情景体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创设新颖有趣的情景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心理;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畅所欲言交流碰撞,激发感悟心理。通过“入乎其内”的情景体验活动,产生“出乎其外”的深刻体验,使学生因参与情景体验活动而有话要说、有感而发,甚至文思源涌。让学生有渴望表达、享受生活的欲望,达到“文道合一”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促进学生作文素质的整体水平提高。
搭建多种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研究,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上台演讲;小组循环日记等,充分利用学校阵地资源,积极推荐投稿,给他们一次次作文发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
七、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步骤和主要策略
主要过程、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11)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班级、教师,征求课题组意见制定研究计划、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12—2018.11)
学习相关理论,做好调查工作,做好记录。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围绕情景体验作文组织写作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情景,体验情景、感悟生活,广泛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爱观察、会思考、勤积累、乐表达的良好习惯,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加强理论学习,认真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定期进行分析,按时撰写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8.11)
通过交流座谈,听课,观摩展示等方式,收集多方信息,对研究进行总结,形成论文,完成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请专家组鉴定,形成经验,指导以后工作。
主要策略:
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兴趣、习惯、作文课的满意度、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等。
2.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有关“情景体验作文教育教学”的理论与经验进行学习研究,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自己得到理论的提高。
3.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不断探索改进模式及方法,积累经验,形成理论,撰写相关论文。
4.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收集,总结在作文教学中的经验,形成经验性总结。
八、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调查研究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兴趣、习惯、作文课的满意度、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等。通过问卷调查,抽样学生作文本、读书笔记、日记等办法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2.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与不足。交流实验研究的第一感性资料,开展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给学生作文发表的机会,以激励他们体验成功。
3.开展丰富多彩的情景体验活动,让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 引导学生在情景体验活动中真实体验,乐意表达。并引导学生重视细节的描写、兼顾侧面的描写等,让学生习作多些出彩的片段,主题更突出。
4.引导学生品味课内外文学经典,体验语言的魅力,积累写作的方法。加强读写结合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在经典中学习各种表达方式,养成积累迁移运用习惯,让学生的作文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