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可以做砚台(三十三)洮河石砚

标签:
历史天津博物馆藏砚图片洮河石砚文化 |
分类: 古砚珍赏 |
关于洮河石砚
读米芾《砚史》,在“通远军漞石砚”一节中,看到:石理:涩可砺刃,绿色如朝衣,深者亦可爱,又则水波纹,间有黑小点,土人谓之湔墨点。有紧甚奇妙而硬者,与墨斗而慢甚者,渗墨无光。其中者甚佳,在洮河绿石上,自朝廷开熙河,始为中国有。亦有赤紫石,色斑,为砚,发墨过于绿者,而不匀净。又有黑者,戎人以砺刀,而铁色光肥,亦可作砚,而坚不发墨。”从这段文字中发现,洮河石砚与“熙河开边”有关,“熙河开边”指的是北宋熙宁年间,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王韶将军带兵出征,先后收复宕州、叠州、洮州、岷州、河州、临(熙)州的战役。目的是为了消灭西夏,统一中国西北地区。王将军在西北边陲驻军期间,曾向朝廷进贡地方特产,其中就有洮河石砚。这段文字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洮河石砚宋以前就有,宋“熙河开边”后,为朝廷所有,所爱,进而被文人墨客追捧。
赞诗
宋 黄庭坚“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纹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宋 苏东坡“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岷,至中国。
元 冯延登“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元云吐翠微。”
天津博物馆古砚藏品中的洮河石砚。
1、“清
砚长16.5厘米,宽10厘米,厚2.3厘米。砚质温润细腻,砚面无水池、砚堂,全砚没有任何雕琢,沉稳的黄绿色中清晰地布满条状的黑色纹样,这是洮河石砚的石品之一“湔墨点”,砚台简朴的做工就是为了衬托石品的天然之美。
2、“明
砚呈椭圆形,长26.5厘米,宽20.2厘米,厚8.4厘米。砚面后高前低,低处为水池,阴刻仙山庙宇,高处中部以旭日为砚堂,下部阴刻海水蛟龙,砚面周边刻有花纹。砚底内凹,砚背浮雕海水鱼龙纹饰。砚体四周雕有十八罗汉图像,登云踏水,形态各异。砚体内侧刻有七言绝句:“巨龙嘘气为乾関,大海环之渡应真。灵素
3、“宋
砚为长方形抄手式,石质温润如玉,长23.5厘米,宽15.5厘米,厚3.7厘米。砚面三面有边,前低后高,水池低,砚堂圆,黄绿的颜色中隐现着黄色圆形纹理。砚体左侧有郑孝胥题铭:“北宋洮河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