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可以做砚台(二十五)澄泥砚3

标签:
历史天津博物馆藏砚图片澄泥砚文化 |
分类: 古砚珍赏 |
澄泥砚兴于唐、盛于宋、衰于清。古籍中最早出现澄泥砚一词是在南唐张洎(ji)著的《贾氏谭录》里:“绛县人善制澄泥砚,缝绢囊置汾水中,愈年而后取沙泥之细者已实囊矣,陶为砚,水不涸焉。”这不仅是现有文献中最早出现澄泥砚名称的,也是关于澄泥砚制作方法的最早记载。
天津博物馆的澄泥砚藏品得第二个特点:按照年代自成系列。
“宋
砚为长方形抄手式,长17.1厘米,宽10厘米,厚2.7厘米。砚体边缘有缺损。砚面四周宽边,水池深呈一字型,砚堂为椭圆形。砚的背面中间有一枚正楷印章“墨刘万造”,书体方正端庄。
刘万,滹阳(今河北)人,宋代制作澄泥砚的名师。
“辽
砚为长方形抄手式,长20厘米,宽13.5厘米,厚3.7厘米。砚面水池深凹如月,砚堂微凸如日,合成日月同辉图案。砚底抄手,侧面微敛。有一枚篆字印款“西京冬关作监砚瓦”。

砚作长方形,长11厘米,宽7厘米,高2.5厘米。砚面三面有边,斜坡淌池。砚背圆挖,形成抄手,印有正反两枚钱形印,印文为“大定通宝”。砚的色泽为艳丽夺目的朱红色,非常漂亮。
“元
砚作长方形,长21.4厘米,宽11.8厘米,厚1.5厘米。砚面上端浮雕苍龙走云,下端雕海水石鱼,中部有圆形的砚堂和月牙形的水池,做工自然古朴。
砚长22.7厘米,宽14厘米,厚3.3厘米。砚作长方形,砚面光洁,未加任何装饰。砚背四周凸起宽边,中间雕琢一幅图案,一只神龟在大海的波涛中昂首挺胸,口吐祥云。砚的颜色是澄泥砚的名贵品种——鳝鱼黄。

“清
砚为长方形,长16.5厘米,宽11厘米,厚1.9厘米。砚堂上部雕正反两“弓”向背的黻纹饰。砚背整体亦作此图案,并刻有铭文:“土可博人,泥能作砚,制造之学,前古已见”。砚的右侧也有铭文:“两己向背,黼黻作繢(绘),能以文章,报国为贵”。砚的左侧有“先大父遗砚”、“世昌谨藏”字样。砚体下侧“澄泥”二字表明了砚的质地。这方砚是民国前大总统徐世昌祖父徐思穆留下来的传世之物。
黼黻,最早出自周制,天子服十二章纹样,其中,“黼”专指“斧”,半黑半白的斧型图案,天子服之,取其断。“黻”专指正反两“弓”相背的图案,象征君臣合离,一说象征背恶向善。在之后的历代服饰改革当中,黼黻泛指华服以及服饰上的美丽花纹,也引申为文章中的华美辞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