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可以做砚台(十九)陶砚

标签:
天津博物馆藏砚历史陶砚文化图片 |
分类: 古砚珍赏 |
陶砚
陶砚是以陶土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砚台,它的产生是土与火交融的结果。土是含有复杂的矿物成分的粘土,多为黄色、灰色,具有吸水性和吸附性。火是700度——900度的烧成温度。宋代文人米芾在其著的《砚史》中对陶砚是这样记述的:“相州土人自制陶砚,在铜雀上。以熟绢二重淘泥澄之,取极细者,燔(fán)为砚。有色绿如春波者,或以黑白埴(zhí
天津博物馆的古砚藏品中,陶砚有二个特点:
一、年代早,
从考古发掘的成果显示,我国的陶器制造在新石器时期就存在了,但是,陶砚的历史要晚得多,因为砚需要成长的环境和条件。秦汉、魏晋时期,随着笔、墨、纸的制作越发成熟,随着制陶技术的提高,砚台也开始逐步摆脱研磨器的形制,陶砚与石砚一起成为砚品的主流。
“建武八年陶砚“
中国历史上用建武年号者甚多,但用到八年的只有汉光武帝和十六国的后赵石虎。经过专家对砚的铭文字迹、砚形、纹饰的多方考量,最后给出的参考意见是:砚台是后赵建武八年(342年)的可能性较大。

“宋
砚长7.8厘米,宽5.8厘米,高1.5厘米。十分小巧的一方灰陶质箕形砚,砚面边缘凸出一棱,砚底平,面积小于砚面,阳文印着“进禄”二字。
关于这方砚的用处有两种推测:
1、砚的质地不坚密,不像是实用物,可能是殉葬用的冥器。
2、砚上的“进禄”二字是吉语,反映了读书人通过博取功名,取得厚禄的迫切愿望,刻在这个携带方便的小砚台上,可能是进京赶考的读书人随身所用之物。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