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料御砚”赏松花——《清康熙御铭松花石砚》

(2020-05-07 15:32:17)
标签:

文化

历史

收藏

教育

杂谈

分类: 古砚珍赏


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

                              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康熙《松花石砚铭文》

                                                                                                                                                                                                                                                                                          “双料御砚”赏松花——《清康熙御铭松花石砚》


   康熙御铭松花石砚

在天津博物馆五楼《砚拓》展厅一个独立展柜中,陈列着一方“清   康熙御铭松花石砚”。

砚为圆角长方形,长16.7厘米,宽12厘米,高1.6厘米。松花石材质,颜色净绿,石质细腻温润。砚的正面,三边刻有回纹边,砚堂与水池之间凸雕一只回首顾盼的飞凤。砚的背面,竖刻两行楷书铭文:“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后钤两枚印章,圆形刻款“体元主人”,方形刻款“万几余暇”。这两枚都是康熙皇帝的御印。“这方砚台可是地地道道的“双料御砚”——砚台是皇帝用的,制砚的石材也是被皇家垄断的。

松花石本名乌拉石,产地在吉林省安图县两江镇砥石山的松花江边因石头的颜色和黄绿色的松树花很像,又源自松花江,所以人们称它“松花石”或“松花玉”。松花石最早是被人们用来磨刀的磨刀石,亦称“砺具”。从磨刀石华丽变身为御砚石,这得益于康熙皇帝的慧眼识材。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到五月间,取得平定三藩之乱胜利的康熙皇帝出关东巡,拜谒祖陵。刚刚经历了艰苦的八年平藩之战,康熙皇帝此次东巡心情愉快,途中不断行围打猎,并前往吉林乌喇视察,还泛舟松花江。80天的东巡让康熙帝关注到松花石。

康熙皇帝8岁即位,一直认真研习汉族传统文化,从中寻求治理国家的良策。平定三藩后,已经深谙儒家文化的康熙帝便决定从以武定天下转向以文治天下。康熙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赢得了汉族群臣的拥戴,文化认同转为政治认同,在这个背景下,精通文墨的康熙帝发现松花石也就是必然的了。

对于发现松花石并制成砚台的事,康熙皇帝曾经亲自撰写了一篇《制砚说》,收录在《圣祖仁皇帝御制文》第二集,照录如下: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垒垒,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有取作砺具者。朕见之,以为此良砚材也。命工度其小大方圆,准古式,制砚若干方,磨隃糜试之,远胜绿端,即旧坑诸名产亦弗能出其右。爰(yuán装以锦匣,胪之棐几,俾日亲文墨,寒山磊石,洵厚幸矣。顾天地之生材甚伙,未必尽见收于世,若此石终埋没于荒烟蔓草而不一遇,岂不大可惜哉。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薮(sǒu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 庶, 育人材之意,于制砚成而适有会也。故濡笔为之说。

通过文章可以看出:1、康熙皇帝对松花石是一见钟情,认为它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灿然,别人取作砺具,康熙却认为是非常好的制砚材料。2、康熙皇帝对松花石是再见生爱,当他用松花石砚试墨后,发现比绿端及其它名坑的砚台还好用。于是给它以优厚的待遇——装在锦匣内,放在香榧木制成的桌几上,每日用它舞文弄墨。3、康熙皇帝在经历了辨石、制砚的过程后,引发无限感慨——天地生才甚多,若埋没就可惜了!对石材如此,对人才更是如此!

经康熙皇帝钦点,磨刀石成功逆袭为御砚石。从此,松花石从矿石开采到设计雕琢均由皇家垄断,松花石的制砚统一由养心殿造办处设立“砚作负责由如意馆画家设计图样,再交内廷工匠雕琢成为清朝宫廷的专用砚

从传世的松花石砚看,以康、雍、乾三朝居多。特别是乾隆皇帝,步康熙爷爷后尘,对松花石砚爱不释手,他认为,松花江是清朝的发祥之地,松花石是上天赐予大清的宝物,以帮助大清弘扬文运。(见《西清砚谱》)。他还  写了一首《翠云砚歌》赞美松花石砚。并在诗前题注曰:“松花江之崖有石,质坚色绿,磨而为砚,不减端溪。爰以“翠云”名之而歌以诗。”诗的全文如下:

    “松花江水西北来,摇波鼓浪殷其雷。波收浪卷滩石出,高低列翠如云堆。

       蜀相八阵此其种,江间水流石不动。日月临照晶光华,波涛濯(zhuó)洗如璧珙。

       长刀槎桠绳脩蛇,刀割绳缚出滩沙。他山之石为之碬(xiá

       毡包车载数千里,远自关东来至此。横理庚庚绿玉篸(:cǎn),长方片片清秋水。

       爰命玉人施好手,质坚不受相攻剖。磨砻(lóng)几许砚乃成,贮以檀匣陈左右。

       龙尾凤咮(zhòu)且姑置,铜雀旧瓦今何有。自憙得此迥出群,錫以嘉名傳不朽。”

作为“双料御砚”,松花石砚被朝廷垄断,主要是给皇帝赏玩和使用。从故宫展出的松花石砚可以看到,砚上多有御铭,而且砚面上会有朱砂残留,说明松花石砚大多是皇帝以朱笔批阅时用的。天津博物馆的这方松花石砚比较另类,虽然砚面色彩碧绿明净,砚背也有康熙御铭,但是,砚面却没有朱砂痕迹,只有墨迹斑斑。据馆方推测,这种情况是因为此砚后来流入民间,被用来研墨造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