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仙岩哲思
汪春蓉
汉仙岩胜景位于赣、闽、粤三省交界处,虎踞于会昌县筠门岭古镇的羊角水村。赣南丘岭向以柔美平缓见长,河川亦多是涓涓细流。而此处奇峰突起,水势浩大,足见汉仙岩不同凡响。再加之汉钟离得道处的传说,汉仙岩更是平添了几分扑朔迷离、亦仙亦幻的神秘色彩。
因此,附近十里八乡奉汉仙岩为膜拜之地。正月里,乡亲们总要携儿带女、呼朋唤友上汉仙岩拜谒一番。我家在与筠门岭镇相邻的周田镇。临近小学毕业之际,老师带领全班同学50多人去汉仙岩游览。那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徒步旅行。犹记老师打着手电筒点名,一行人在黎明前最黑的时刻出发。已忘记谁是向导,带领我们翻山越岭,行走在悬挂于峭壁的羊肠小道,上接天穹,下临深渊。连续行走7个小时,终于抵达汉仙岩。掬一捧清泉,啃几口干粮。走进合掌门,爬过九倒洞,跳下“鹞子翻身”,穿过一线天。登临“舍命烧香”,俯瞰大地,只见田野阡陌交错,村舍炊烟袅袅,浩淼湘江横贯大地。我默默站在山巅,那一刻,一种类似“天地有大美而无言”的敬畏感涌上心头。仅逗留了一个时辰,急促的集合令响起,我踏上漫漫归途,直至月出东山才到家。这刻骨铭心的童年之旅是我第一次对“无字之书”的忘情阅读。
成年以后,又多次到汉仙岩游玩,每一次,都对汉仙风姿有更深意义的解读。就让我选择一次较为完美的旅行加以描述吧。
完美的汉仙之旅,须从水路启程。自杨子岩水库码头登船,游船行驶在宽阔的江面上,江水澄碧,可见青山绿树的倒影。两岸奇峰怪石随着游船的行进扑入眼帘,你尽可展开想象,臆想这是丰姿绰约的仙姑,那是颔首微笑的老翁;这是展翅欲飞的雄鹰,那是出山戏水的庞然大象……船行碧波上,你会顿生荡舟漓江之感,难怪汉仙岩被盛赞为“江南小蓬莱”!
http://s7/mw690/004k0d98zy7dS4aA9W636&690
船行至汉仙岩脚下,离船登岸,沿着九曲山道拾级而上,只觉满目苍郁,清风徐来。爬到半山腰,眼前陡然出现一面绛红色的峭壁,这是独特的丹霞地貌景观。峭壁侧立千尺,高耸入云,半空中刻着“虔南第一山”五个遒劲大字,似乎是从天而降。在绿树掩映、藤蔓缠绕中,一道窄窄的石门若隐若现,让人浮想翩翩,莫非这里真藏着个神仙洞府?
http://s10/mw690/004k0d98zy7dS3HGH57e9&690
侧身进入合掌门,果然别有洞天。里面是个宽阔的山谷,怪石兀立,有几块悬空的巨石底下,竟然有半间屋子那么宽敞。空谷幽凉,长着一簇簇奇花异草,那叶子如荷叶般宽大碧绿,那一蓬蓬罕见的花朵红艳欲滴。四面绝壁上的摩崖石刻,给这个遗世独立的空谷增添了文化的意味。看那“壁立万仞”,雄浑圆润,苍劲有力,每字高约七尺,宽四尺多,相传是明朝万历年间奉政大夫邹元标挥笔写就。下方石壁上刻着这样一首诗:“壁立万仞冲九宵,云封雾锁尺难描。谁书万仞流千古,模糊字迹题元标。”可惜更多密布的小字已经斑斑驳驳,难以辨认,只能做种种无端的猜想。
穿过空谷,又经过一道石门,石门上书“天子万年”。据考证,爱国名将文天祥挥师由梅县北上收复会昌,途经汉仙岩时,因忧患南宋王朝岌岌可危,因此挥洒笔墨寄托家国情怀,期望力挽狂澜,延续南宋王朝。转过石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更为隐秘的所在。这就是九倒洞了。洞里昏暗无光,乱石横生,你必须俯下身子,手脚并用,秉心静气慢慢摸索着前行,才能顺利爬过此洞。稍有疏忽,就会碰个鼻青脸肿。
http://s10/mw690/004k0d98zy7dS3Lfd1f99&690
好不容易爬出九倒洞,一块奇石横亘眼前,挡住了去路。这块石头像极了一只展开双翼的大鸟,要前行必须站在大鸟脊背跳下去,这就是“鹞子翻身”了。跳下去才发现,你已站在了一条窄窄的石径上,两边陡立的峭壁,似乎是一把神斧将大山一劈两半。手扶石壁,可以触摸到深嵌在岩石中的颗颗卵石,我不禁天马行空地猜测,难道是第四纪冰川运动的遗迹?泉水自山顶渗漏下来,岩壁长年湿润,底端长满了绿茵茵的青苔,煞是可爱。仰起头,只能看见一线的蓝天,一只鸟儿须臾间倏忽飞过。
http://s5/mw690/004k0d98zy7dS4d8Lxad4&690
走过“一线天”,便来到了“仙人羿乐”,一块巨石腾空悬起,底下摆放着古朴的石凳石桌,你尽可以在这怡然自得地品茶、神思缥缈地怀想。传说远古时候,一位打柴少年追着兔子误入汉仙岩,目睹汉钟离与韩湘子两位仙人弈棋,不禁呆住。一局终了,脚边的柴刀已经生锈。待下山回到村子,却已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房屋早已倾圮,亲人已难觅踪影。清朝进士赖泽霖有诗云,“看弈曾闻烂斧柯,此间原说是仙窠。”
如果说,刚刚游历的是一个巉岩峭壁步步惊心的世界,那么,辞别“仙人弈乐”,你业已步入另一个新世界。这里是后山,绿树参天,山花烂漫,空气鲜洁,阳光柔和。漫步山间,当徐来的清风涨满胸怀,你身心舒展,飘飘然欲乘风翱翔,此刻,你感受到庄周般“乘物游心”的逍遥自在……
汉仙岩如一部厚重的大书,我无法一一翻阅,更无法将蕴涵其中的奥义一一读懂。但古人告诉我,学必悟,悟而生慧。悟比懂更重要。正如陶潜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沉缅在记忆的花园,品味这部“无字大书”,一任飘忽的思绪如“一线天”上空的飞鸟掠过心空。
据说,道无处不在,道的价值深入到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如上帝完整地重现于青苔蛛网中。我无比震撼,上天情有独钟,将人生的哲理和种种隐喻如此巧妙地藏在汉仙奇景之中。
于汉仙岩探幽揽胜,首先步入的是窄窄的“合掌门”。《圣经》上说,
“你们要走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世纪哲人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四重,从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通往功利境界的大门,往来熙熙,人人趋之若鹜,戚戚于富贵,汲汲于名利。而通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是另一道人迹罕至的窄门,道路崎岖,需要坚守信仰,箪食陋巷,不改其志,才能完成自我品格和学识的修行。
“九倒洞”,是探赜索隐的必经之路。道路艰且险,百转千回,只能一个人摸索着爬过去,直不起身子,无法预测前方是什么,远方还有多远,没有伙伴的陪同,没有智者的引领,尽管阻碍重重,必须默默完成,这是一段绝对孤独的行程。
一条道走到黑走到尽头,总会遇到旖旎的风光。爬出“九倒洞”,会突然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线天”的一线幽光,予人无限的希望。追寻着微光的路依然狭窄,但坚持走下去,就能走到“仙人弈乐”。“仙人”该是高人、智者的隐喻。抵达此处,意味着终于完成自我的修行,可以与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道德、学识的交流。
当进入后山,此时,天高云淡,绿树红花,一切生机勃勃,诗意盎然。你满心欢喜,把这一切视为知己,与它们悄悄私语。每一片树叶的喧哗,都在你的心里激起欢快的涟漪。你的心灵已与宇宙融为一体,与天地融为一体。如冯友兰先生说,“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几经艰难险阻,历尽孤独寂寞,甚至遭遇过不平和冤屈,依然深沉地爱着,保持着炽热的赤子之心,愿尽己之力让世界变得更美丽,你正在抵达人生的最高境界。
越品味,越觉着汉仙岩这部“无字奇书”饱含着无穷无尽的意蕴!每一道窄门,每一处穴罅,每一条石径,每一面峭壁,都镌刻满了语言和思想。人生,本就是个从迷茫到渐悟,再从渐悟到顿悟的历程。或许就在一次次的汉仙之旅中,我们摸索前行,反复揣摩,不断内省、反思,进而豁然开悟,获取智慧。朋友,请到汉仙岩景区去走一走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