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当地名师——承德县四中于占新老师
(2014-06-16 22:40:32)
标签:
佟晓旭 |
分类: 承德县四中 |
访当地名师——承德县四中 于占新老师
于占新老师简介:在承德县帝贤中学任教政治学科,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先后获得县教学能手、县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先进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县级优秀科技教师、市级优秀科技辅导员等称号,在2008年承德市首批教学名师评选中被评为初中政治学科教学名师。 2007年获市级教学评优课特等奖;承担并主持省、市级教研课题;发表国家、省、市级论文多篇;2009年8月教学课件《学会拒绝》被收录在由北京方圆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小学优秀课件素材精选”中,并获一等奖。曾多次获中考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教学教学成绩显著,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河北省一等奖1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市级一等奖45项,二等奖6项,县级一等奖36项,推动了我县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研究上有一定的独特见解。
活动时间:2014年6月5日下午
地点:承德县四中二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佟晓旭
访谈实录:
问:您是怎样看待教师这个行业的?
答:虽然不能使自己在经济上富有,但是绝对不会在精神上堕落。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当从事这一职业开始,就应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扩大知识面,严格要求,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地提高教学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严格执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学过程同样也是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过程。
问:怎样克服教学倦怠期的?。
答: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教师的责任心关系到学生的安全、自主管理、行为习惯的养成等等。没有责任心的老师,自然培养不出好的学生来,既然自己肩上有这个责任,就不能轻言放弃。而且与其他职业相比,我个人的感觉,教师应该是最容易消除职业倦怠的,因为教育本身就应该是充满创新意识、充满挑战意味的事情。教师所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时真正正在成长、充满变化的生命,他们的每一天都会有所不同,他们的每一学期或者学年,都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教师还是很容易克服倦怠期的。
问:您是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的?
答:我从教24年,如果没有教学反思,那么24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4次重复;那么在我看来,要依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来进行反思。分析自己的知识目标是否达到,可以通过习题来检测一下,如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不理想,那么就要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另外就是要看一下情感目标是否达到,这是年轻老师比较容易忽略的地方。因为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人的过程。像我们教学中,要培养人热爱祖国、热爱自然、成为讲诚信、有毅力这些都可以是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问: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尤其是如何管理一个任性学生很多的班级?
答:管理班级要严中有爱。
再优秀的学生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对于学们,班主任的管理要严格,否则学生们不会改正错误。俗话说“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但是班主任一味地对学生施以“严”字风格,久而久之,缺少宽松的气氛,师生缺少沟通,增添的是压抑,淡化的是师生感情。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心底里对学生好,要关心爱护学生,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那么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即使班主任管理很严格,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的。
问:对于班级里所谓的学困生,应该如何进行教育?
答: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调皮”学生的许多行为与普通学生的表现并没什么两样,只是程度上更强烈一些,他们的很多行为还蕴涵着积极向上的因素,如好玩、好动、好问是探索求知的表现,不听话往往反映出孩子有主见,好争斗则体现出孩子有进取心等。比如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性格中往往略带些自私,但是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往往在说话办事方面非常懂事。所以不能说他们是学困生,只是学生们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我们理智地对待,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用心去面对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希望老师重视他。他们都很在乎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
于占新老师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严谨做人,勤奋执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一名人民教师的精神内涵。于老师是市级名师,获得数不尽的荣誉,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于老师的艰辛的付出。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争取更大的业绩。在荣誉面前,于占新老师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把它作为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与激励。他坚信,世界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而今的他在教育的这片沃土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耘与收获。
于老师就是我们身边学习的榜样,从他身上我们学到了坚持不懈、体会到了教师责任的重大,被他的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叹。
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会谨记于老师的教诲,勤耕不辍,尽我们最大的心力去教书育人,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