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的处理步骤(重要)

标签:
股票 |
会计处理
1.方法归类 ①追溯调整法(基本都用这种方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即视同该业务从一开始用的就是新政策,并依此思路将以前政策下的所有会计核算指标进行“翻新”。 ②未来适用法(实在追不出来,采用这个)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
||||||||||||||||||||||||||||||||
2.方法的选择
①企业依据法律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a.国家如果明确规定了处理方法的则按照规定处理即可; b.国家未作明确规定的,按追溯调整法处理。 ②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③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
||||||||||||||||||||||||||||||||
3.追溯调整法的处理步骤(看题)-例题下面还有步骤理论解释
【基础知识题】甲公司2011年12月15日购入一栋商务楼,初始入账成本3 0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30年,假定无残值。2012年初甲公司将其出租给乙公司使用,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认可其成本模式计量口径。2013年1月1日,由于房地产交易市场成熟,具备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甲公司决定对该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2013年初大楼的公允价值为3 100万元。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所得税率为25%。 |
||||||||||||||||||||||||||||||||
『正确答案』
①解析过程及会计分录:
|
||||||||||||||||||||||||||||||||
|
||||||||||||||||||||||||||||||||
②报表修正
资产负债表 2013年12月31日
|
||||||||||||||||||||||||||||||||
利润表
2013年
|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013年度
|
==================================================================
【教材例18-1】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是一家海洋石油开采公司,于2002年开始建造一座海上石油开采平台,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该开采平台在使用期满后要将其拆除,需要对其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整治。2003年12月15日,该开采平台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建造成本共120
000 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2009年1月1日甲公司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具有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要求将相关弃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对之前尚未计入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应当进行追溯调整。已知甲公司保存的会计资料比较齐备,可以通过会计资料追溯计算。甲公司预计该开采平台弃置费用10 000 000元,假定折现率(即为实际利率)为10%。不考虑所得税和其他税法因素影响。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
『正确答案』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确认弃置义务后的累积影响数(见表18-1) 2004年1月1日,该开采平台计入资产成本弃置费用的现值=10 000 000×(P/S, 10%,10)=10 000 000×0.3855= 3 855 000(元);每年应计提折旧=3 855 000/10=385 500(元)。 单位:元
|
||||||||||||||||||||||||||||||||||||||||||||||||||||||||
甲公司确认该开采平台弃置费用后的税后净影响额为-4 281 016.05元,即为该公司确认资产弃置费用后的累积影响数。
(2)会计处理 ①调整确认弃置费用 借:固定资产——开采平台——弃置义务 3 855 000 贷:预计负债——开采平台弃置义务 3 855 000 |
||||||||||||||||||||||||||||||||||||||||||||||||||||||||
②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 281 016.05 贷:累计折旧 1 927 500 预计负债——开采平台弃置义务 2 353 516.05 ③调整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28 101.61(4 281 016.05×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28 101.61 |
||||||||||||||||||||||||||||||||||||||||||||||||||||||||
(3)报表调整
资产负债表(简表) 2009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在利润表中,根据账簿的记录,甲公司重新确认了2008年度营业成本和财务费用分别调增385 500元和564
410.55元,其结果为净利润调减949 910.55元。
利润表(简表) 2009年度 单位:元
|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简表)
2009年度 单位:元
|
=================================================================
步骤解释
①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
所谓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是指假设与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即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而得出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对变更会计政策所导致的对净损益的累积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利润分配和未分配利润的累积影响金额,但不包括分配的利润或股利。 a.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b.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c.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d.确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税后差异 e.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在实务操作中,为了能够明晰地对比出两种会计政策的差异,可以同时列示出两种会计政策下的业务处理,通过直接对比的方式来发现业务处理的差异并找出调整分录。 |
②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③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a.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应包括在当年的会计报表的期初留存收益中; b.对于比较会计报表诸项目也应按新的会计政策口径来调整。常见的影响项目是: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和当年的利润分配和期末留存收益。 ④会计报表附注说明 【关键考点】全面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
后一篇:未来适用法的处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