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地理微课程示范课(天气与气候专题)

(2015-02-25 08:06:30)
标签:

教育

分类: 技能培训

初中地理微课程示范课

课题:(湘教版)七年级《世界地理》上册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开课班级:七年级(2)班

开课时间: 2014-11-25                                             授课教师:陈崇桂

教学目的:

    1.学会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

    3.知道空气质量日报的基本内容,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4.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于大气环境持有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5.通过微课程与常规课堂的整合,掌握微课程的学习方式,在微课程学习中培养地理逻辑思维。

教学重点: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教学方法:微课程学习法、读图分析法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

 

导入

整体感知

1.让学生回顾过去三天的天气状况。

2.展示学校所在地一周的天气预报。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标题。

1.说出过去三天的天气状况。

2.阅读学校所在地一周的天气预报。

3.浏览课文,说出本节学习的三个小标题。

营造氛围,激发热情。从宏观上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微课

 

学习

 

 

 

 

天气和气候

1.展示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播放微视频:“天气和气候”。

3.播放微练习。检查学生微练习完成情况。

4.对学生的微练习进行评价:肯定、指导、解惑。

1.阅读“天气和气候”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

2.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

3.完成微练习。

 

4.展示、交流微练习。

1.微课程与常规课堂整合的学习模式探讨,指导学生掌握微课程的学习方法。

2.通过微课程,采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常规

 

教学

 

 

 

 

 

 

 

天气预报和

 

常用天气符号

1.指导学生阅读“卫星云图”:

①展示“卫星云图”。设问:

如何根据卫星云图判别天气状况?(根据颜色判读,补充黄色表示沙尘暴)

②展示标注有北京、青藏高原、福建的“卫星云图”。

2.指导学生学看天气预报图:

③展示一张天气预报图,说明各地的天气情况是用“符号”表示的。

④展示制作的常用天气符号的卡片(一面标天气符号,一面写天气名称),组织学生在“游戏中学地理”,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进行。

⑤读图训练:“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

⑥指导区别三组天气符号:

阴、多云、降雨

风、台风

浮尘、扬尘、沙尘暴、强沙尘暴

⑦展示图4-4,指导学生判别图中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

注意:学生易错点是晴天符号“太阳”会认为是炎热的天气。

1.学会判读卫星云图:

 

①读图,说一说各种颜色所表示的地理事物。

 

 

②说出北京、青藏高原、福建的天气情况。

2.学看天气预报图:

 

③识别天气预报图上的天气符号。

 

④阅读图4-3常用天气符号图,并通过游戏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⑤学做“天气预报员”,预报图中城市的天气状况。

⑥识别三组天气符号:

阴、多云、降雨

风、台风

浮尘、扬尘、沙尘暴、强沙尘暴

⑦读图,判别图中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

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2.在“游戏中学地理”,既营造了学习氛围,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选学

大气环境

 

1.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中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①“空气质量日报”报告的项目有哪几项?

②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

 

③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呈现何种关系?

④。

1.阅读“中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完成下列要求:

①说出“空气质量日报”报告的项目名称。

②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

③理解三者的关系。

 

1.属于课堂阅读材料,但它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宜安排时间进行学习。

2.通过阅读图表,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重点在于读什么?分析什么的方法指导。

课堂小结

 

知识结构

梳理本节知识结构

初步掌握本节知识构成。

与“整体感知”相对应,建构知识系统。

布置作业

1P69-70活动②、⑤两题。

2.配套练习内容。

 

 

教学

反思

 

 

 

 

附1:“天气和气候”学习任务单(摘要)。

1.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结合日常生活,理解天气的含义及特点;掌握天气状况的常用描述用语。

分析、归纳本地区一年四季不同的天气平均状况,理解气候的含义及特点,明确气候的表达词语。

分析、对比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联系,培养地理逻辑思维。

2.在观看微视频及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下列知识要点:

①填注“天气与气候对比表”:

 

概念(含义)

特点

(两者的区别)

描述的语言举例

两者之间的联系

天气

 

 

 

 

气候

 

 

 

②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         ,绿色表示         ,蓝色         ,黄色表示         

③空气污染指数反映             的程度,指数越大,          越严重。

3.问题探究:

①举例说明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想一想,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

 

附2:“天气和气候”微练习

1下列描述,属于天气的是(           ),属于气候的是(           )

A. 风和日丽  B. 四季如春  C. 暴风骤雨  D. 风起云涌,电闪雷鸣  E.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

F.东南风56  G.海南岛春秋相连,长夏无冬  H.地中海地区冬雨夏干 L.晴转多云

答案:属于天气的是( A C D F L),属于气候的是( B E G H )

2.下列诗句中,描写气候的是(    )

A.冰城年年飞瑞雪,春城季季尽芳菲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A

3.小晨在一篇文中有以下的一些描述语言,四个选项中,全部都是错误的是(    

①今天的气候很好,适合外出游玩

②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天气出现了异常

③昆明四季如春,鸟语花香,气候宜人

④上午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今天的气候变化真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