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量相似度匹配之马氏距离

(2014-01-10 12:24:16)
标签:

杂谈

马氏距离是由印度统计学家马哈拉诺比斯(P. C. Mahalanobis)提出的,表示数据的协方差距离。它是一种有效的计算两个未知样本集的相似度的方法。与欧式距离不同的是它考虑到各种特性之间的联系(例如:一条关于身高的信息会带来一条关于体重的信息,因为两者是有关联的)并且是尺度无关的(scale-invariant),即独立于测量尺度。

对于向量样本池的均值向量μ,向量样本池协方差矩阵为C,待匹配的样本向量为x,其马氏距离为

((x-μ)'C^(-1)(x-μ))^(1/2)。

马氏距离也可以定义为两个服从同一分布并且其协方差矩阵为C 的随机变量x与y 的的差异程度:

d(x,y) = ((x-y)'C^(-1)(x-y))^(1/2)

其中x 和 y 均为向量,x = {x1,x2,...,xn}

如果协方差矩阵为单位矩阵,那么马氏距离就简化为欧式距离,如果协方差矩阵为对角阵,则其也可称为正规化的欧氏距离

d(x,y) = sqrt(Σ((xi - yi)^2 / Di^2)

其中Di 是xi 的标准差

大嘴评述:在基于先验知识的分类问题中,在判断向量属于类内还是类外时,马氏举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样本池求出类内协方差矩阵,实际上相当于通过向量与均值差异值与先验协方差矩阵相比较。大嘴层搞过人脸器官精确定位之ASM(活动形状模型),其搜索特征点位置时其最核心匹配思想就是马氏距离,里面的向量是特征点的归一化法向梯度。大嘴以后会详细讲解该算法。

===============

感谢大家的支持,由于时间太紧(经常加班到很晚),很多地方大嘴只能大概介绍,会较广,但未必很细,这里只给您指出知识的一个方向,至于深度上,还请大家根据感兴趣的文章多搜集资料,大嘴也在不断学习中,一起努力吧!

===============

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本微博)所发表的内容均为非营利性,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大嘴所发文章中的部分文字及大多数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认为大嘴侵犯到了您的版权,请联系大嘴,大嘴会及时删除相关内容。

「大嘴说图像」 内容涵盖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智能交通、安防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其中,既有大嘴的原创,也有大嘴多年来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在创作、筛选文章的同时,大嘴也得以再一次巩固、沉淀上述知识。自娱自乐之外,如果能为您打开一扇了解计算机图像处理相关知识的大门,大嘴将不胜荣幸!对本公众号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直接发微信与大嘴联系。

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大嘴说图像",头像为微信二维码

感谢您对大嘴的支持和信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