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纸古道

(2019-05-22 08:46:52)
标签:

历史

文化

茶纸古道

    在福建与江西交界的武夷山里,村庄密集。信江缓缓穿过这里的群山,串起村落与市镇。群山之中,散落着数千座寺院。间或,有几间尖顶的天主教堂,远远便能看到那高高细细的十字架。

    一条翻山越岭从福建到江西的小路沿着山势而筑,弯弯曲曲,起起落落,看不到尽头。这是一条茶与纸的产业之路,也是影响整个欧洲、印度和斯里兰卡产业结构的道路。

    这条跨越群山与河流的小路被称为茶纸古道。

茶纸古道

    晚春的信江 

河口_遗落的旧时光
    在武夷山的山峦之间有一河道密集的小镇,北宋时期称为沙湾市。因此地盛产铅矿,得名铅山。流经铅山的信江,分支众多,连接起周边的山村,贯通闽江水系、瓯江水系、钱江水系等。从这里坐船,可以沿水路直达长江和鄱阳湖。

    先民在信江一水流平缓处建起了一个河埠,在依靠水运为主的时代,铅山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崛起。信江南岸,一时商贾云集。聚行成市的信江南岸渐渐发展成颇具规模的小镇,后来人们称这一带为河口并沿用至今。

    武夷山的独特环境,使得这里非常适合茶树与毛竹生长。现在,当地的山民依然家家种竹,户户制茶。

    竹与茶,从来是相依相随的。从制茶时用的工具到喝茶时用的茶具,无不大量使用竹制品。制茶时所用的箩、筐、篮等,均由毛竹制成。有时,甚至只有使用某一种特殊的竹制工具,才能做出乌龙茶独特的形态和口感。

    竹还是造纸的重要原料。茶叶的包装与运输同样离不开竹子。从茶叶的小包装用纸到大宗茶叶的竹箩包装、沿河道运输茶叶所用的竹排无一不与竹子相关。

    明嘉靖年间,武夷山一带发达的制茶与造纸业带动了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并因此带动了交通运输与其他商业贸易。



河口圣家堂现在依然在使用中



圣家堂内 


河口老街 遗存的百年老字号见证着曾经的辉煌


    从福建到江西,纸张与茶叶的大宗货物均在河口交易、装船,销往全国各地。河口慢慢成为商人云集之处。商人们带来了各地物资在此交易。巨大的货物吞吐量,带来了百业繁盛。来自各地的商人沿着河埠开店经商。富裕的商人们买地建起了装饰华丽规模庞大的商行、会馆与住所。清乾隆年间,河口展进入鼎盛时期,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四川、广东、江苏等地的货物集散于此,转销全国,成了商贾云集的““八省通衢”之地。是“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杨,舟楫夜泊,绕岸灯辉。”的现实版。人们在信江南岸修起5米宽2.5公里长的商业街,路面铺上长条青石和长条麻石。高大的商铺沿街而建。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山水景色交相辉映。

    陆上运输的兴起,注定了河口的没落。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使手工业的日渐式微。

    河口,渐渐被人们遗忘。直至最近,河口以隐在群山腹地的古镇被人们重新提起。老街的格局依然完整保留。河口老街的青石板路面,数百年来被车轮辗出了一道道深深的车辙。街口那家见证了小釬辉煌历史的药店,现在依然是药店。工匠们依旧在那些古老而典雅大屋里从事剪纸、竹编、木器制作等传统手工业。只是,那些名盛一时的古老商行只剩写在墙上的浅浅墨迹。一头连接着信江,一头连接着老街的河埠头麻石路布满了青苔。河埠头的碑石上文字已经模糊难辨。



鹅湖山下的小书院见证了延续千年的文风 



鹅湖_纸寿千年

    1175年的初夏,在从桐木关通往上饶的这条穿越竹林与茶园古道上,理学大师朱熹与几位读书人模样的年轻人步履匆匆赶往江西。这时陆九渊与陆九龄兄弟俩正在一条黄泥路上匆匆赶路。他们共同的目的地是铅山鹅湖山下的鹅湖寺。他们都是接受了理学家吕祖谦的邀请前往这个背山临湖的鹅湖寺参加哲学辩论会的。

    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之间的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是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氏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这场辩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史称鹅湖之会。此次辨论进行了三天,双方互不相让。虽然辨论会无果而终。后来,弟子们为纪念导师的辩论,在鹅湖寺附近建起“四贤祠”,后更名为“鹅湖书院”。 现在,书院关起门来卖门票,不再是教书育人之地。倒是书院边鹅湖山下的门石村,还有几分古风。


一方古碑讲述着过往的故事 

    门石村在山环水绕中的一小方田畴旁,离书院约5公里。现在门石村约有172户,他们的祖上均是制纸能匠。早在在元代,鹅湖山下的这个小村庄就就陆陆续续来了一批制纸工。他们相中这里的原因有二:水质好。周边盛产优质竹,山上容易采到纸药。于是,便在这里住下,开槽制纸。七八十年前铅山,铅山全县有纸槽4000多户,制纸工人2万余人,年产量2万吨以上。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门石村依然是家家制纸。现在,门石村还有一户传统制纸作坊,作坊由李文虎与他叔叔共同经营。

    这是门石村现存最为古老的制纸作坊。有山上流下的小溪涧流经作坊,引入石灰池泡毛竹。李文虎家就在作坊后的一幢小别墅里。


李文虎引来山泉造纸




李文虎和他叔叔的作坊依旧沿用古法制造连史纸


    “未成绿竹取为丝,三伐还须九洗之。煮罢皇锅舂野礁,方才盼到下槽时。双竿入水揽纷纭,渣滓清虚两不分。掬水捞云云在手,一帘波荡一层云。”这是描写铅山制纸全程的《铅山竹枝词》。现在,李文虎依然遵循古法造纸。

    坊间流传着铅山连史纸的种种传说,连史纸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纸质洁白且永不变色,厚薄均匀,着墨鲜明,吸水易干。而且不长虫。所以铅山连史纸素有“寿纸千年”的说法。 明、清两代的书画名家、文人视得到皇上御赐的铅山正品连史纸为傲。在官府和文人间,连史纸被视为体面的上等礼品相赠。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称铅山连史纸为“妍妙辉光,皆世称也”。


传统抄纸是一项繁重的劳作 李文虎一做大半生

    除了用于书画,用铅山连史纸印刷的书,笔划清晰耐看。历史上,我国的许多名贵典籍多采用铅山产的连史纸印制,从明代的《十七史》到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无不如此。直至上世纪80年代,铅山连史纸仍然是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等指定的专用品,并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进入桐木关村的道路依山而筑  崎岖曲折 沿途是溪流 山涧 茶园 村落和竹林



桐木村_红茶始原地

    对中国人来说,茶从来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的饮品。然而,对400年前的西方人来说,茶是是奢侈品。

    中国茶叶在五口通商前被欧洲人称之为武夷茶叶。那时,茶叶由山西商人经由福建桐木关运江西铅山的河口镇,再由水路转运至天津。最后经由内蒙、恰克图直至鹿特丹,由荷兰商人售往欧洲大陆各地。那时欧洲人尚不知红茶和绿茶源于相同茶种。


武夷茶树大多长在乱石堆间

     1669年,英国政府规定茶叶由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从此,英国政府由厦门收购武夷茶并将中国茶大量输入欧洲市场。那时中英贸易品主要是茶叶、丝绸、瓷器、漆器。而茶叶则占中英贸易总额的80%以上。而英国能输往中国的商品并不多,所以贸易逆差十分巨大。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作出种种努力但均未获成功。于是想出了派传教士盗取茶叶秘密的方法。1823年,法国生物学家、传教士罗公正便在桐木挂墩传教,并筹建设立教堂。后来,挂墩教堂失火被毁,由开迪西神父主持择址在桐木村重建,成为欧美生物学者进行生物学考察和传播基督教义的基地。




在二百年前 教堂多是欧美生物学者进行生物学考察和传教的基地
现在桐木关天主堂依然是武夷山山民们聚会的场所

    几乎同一时期,一位英国人来到桐木关。他的到来,使茶叶成为世界性饮料,并彻底改变了中国当时的经济地位。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产业结构也因此而发生重大的改变。他叫罗伯特·福琼,受东印度公司的派遣,福琼先后四次来到中国收集茶叶及造纸的原料。

    罗伯特·福琼,将自己化装成中国人并雇佣中国人抬着简易的桥子带他深入到中国官府禁止外国人进入的地区。从河口到桐木村,罗伯特·福琼沿着茶纸古道翻山而来。从星村到桐木,从桐木到铅山,从铅山到河口。一路全是运茶的苦力。到处是旅馆,茶叶仓库和茶店。在深山里的这条古道,沿途一派忙碌影像。来来往往的,除了苦力,还有旅行者和商人。

    这一路走来,罗伯特·福琼并没有遇到教堂倒是看到很多寺院。罗伯特·福琼后来回忆:这里很多茶园的,寺里的师傅专注于做茶,更甚于专注与他们的信仰。他去的时候,寺庙里面有很多制茶用的竹筛。寺院的茶不仅供给寺院,甚至商人们也会到寺院买茶。因为很多茶园都是属于寺里的。寺院会雇佣村民采茶。罗伯特·福琼在茶园与寺庙里借宿并深入了解制茶工艺。在这条茶纸古道上的研究和实地考察之后,罗伯特·福琼发现,红茶与绿茶两者其实出于同一茶种,只是加工方式不同。罗伯特·福琼的这一说法在英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由罗伯特·福琼隐藏盗取茶树种子的目的,雇佣中国人,并将自己化装成中国人深入到中国官府禁止外国人进入的地区。福琼在多个产茶区,运用各种手段,获取茶树种子和栽培技术,将茶树种子经上海转运印度。

桐木关年轻的制茶工匠沿用古法制作红茶中

    但是罗伯特·福琼偷来的制茶技术仍然不能生产出优质的红茶。罗伯特·福琼只好重返桐木村,招了几名制茶专家。1851年春天,罗伯特·福琼将这些制茶专家与茶树苗和种子经上海转运印度加尔各答。这批中国茶树最后被种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阿萨姆和大吉岭。这次,罗伯特·福琼运走2000株茶树小苗,1.7万粒茶树发芽种子。

    罗伯特·福琼将其在中国的经历写了:《漫游华北三年》、《在茶叶的故乡——中国的旅游》、《住在中国人之间》、等书。罗伯特·福琼的这次间谍活动对整个世界的茶叶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导致中国茶叶外销萎缩。然而,桐木村好像并不受到影响,250年时间过去了。桐木村的红茶生产还在继续。只是,在欧洲市场上销量最大的红茶却不再是桐木村产的武夷茶,而是印度红茶、阿萨姆红茶和大吉岭红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