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醉翁操》赏析

(2016-05-11 10:18:40)
分类: 诗歌鉴赏

铺垫:

【《论语·宪问》24原文】子击磬(1)于卫,有荷(.hè[kuì] (2)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kēng)(3)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深则厉(4),浅则揭(5)。”子曰:“果哉!末[mò](6)之难 [nàn] (7)矣。”

【注释】

(1)磬:一种打击乐器的名称。于:在。

(2)荷蒉:荷(.hè,肩扛。蒉,草筐,肩背着草筐。

(3) 鄙:浅陋。硁硁:音kēng,击磬的声音。

(4)深则厉:厉,穿着衣服涉水过河。

(5)浅则揭:揭,提起衣襟涉水过河。“深则厉,浅出揭”是《诗经·匏páo有苦叶》的诗句。

(6)果:干脆,坚决。末[mò]:无。难 [nàn]:责问。

【译文】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真浅陋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孔子说:“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以责问他了。”

 

苏轼《醉翁操》赏析

【《醉翁操》序】琅琊[láng yá]1)幽谷(2),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zhòng]音会(音乐的节奏)(3),醉翁(欧阳修的号)(4)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5)闻之往游,以琴写(创作其声(曲子),曰《醉翁操》(操,琴曲名),节奏疏宕(放达不羁、)而音指(音乐所表现的旨趣。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6)。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欧阳修)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7),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8),遵亦没(通“殁”)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精通)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醉翁操》原文】琅然(láng rán)(9)。清圜(10)。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11)。人未眠。荷()蒉[kuì]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12)。

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13)。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14),水有时而回川(15)。思翁无岁年(16),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17)外三两弦。

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

【注释】 1)琅琊[láng yá]:山名。在今安徽滁[chú]县西南。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2)幽谷:幽深的山谷。

3)若中[zhòng]音会:好像与音乐的节奏自然吻合。

4)醉翁:欧阳修的号。

5)沈遵:欧阳修《醉翁吟》:“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乐曲的重复演奏)。”

6)绝伦:无与伦比。

7)绳约:束缚,限制。

8)捐馆舍:死亡的婉称。《战国策·赵策》:“今奉阳君捐馆舍。”鲍彪注:“礼:妇人死日捐馆舍。盏亦通称。”(按欧阳修卒子熙宁五年(1072))

9)琅然[láng rán]:象声词,响亮的样子。

10)清圜:清新圆润。

11)娟娟:美好的样子。杜甫《狂夫》:“风含翠篆[zhuàn]娟娟静,雨渑(miǎn红蕖(hóng qú)冉冉香。”

12)荷蒉(kuì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荷蒉:背着草筐,此喻懂得音乐的隐士。

13)醉翁啸咏,声和流泉:谓欧阳修吟咏之声跟山间泉水之声相应。

14)童颠:山顶光秃。《释名·释长幼》:“山无草木日童。”

15)回川:漩涡。李白《蜀道难》:“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6)思翁无岁年:谓思念醉翁无时或释。无岁年,不论岁月。

17)徽[huī]:琴徽,系弦的绳。《汉书·扬雄传》:“今夫弦者,高张急徽。”注:“徽,琴徽也。所以表发抚抑之处。”后世多指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志为徽。此句谓试听弦外之音。

【翻译】

     【序大意解说】欧阳修在滁州游琅琊幽谷,飞瀑鸣泉,声若环佩。美妙动人,乐而忘归,写了篇《醉翁亭记》,脍炙人口,当时就刻石立了碑。沈遵特意跑到滁州探访,见那琅琊山水确如醉翁妙笔所绘,就动了兴致,以琴寄趣,创作了一支宫声三叠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琅然》)。沈遵寻了个机会为欧阳修亲自弹奏此曲。欧阳修听了很高兴,并应沈的请求为该曲作了词。欧词自是大手笔,“然调不主声,为知琴者所惜。”调不主声就是唱不出来。沈遵的《醉翁吟》传开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不但争传《醉翁吟》琴曲,连欧阳修所作《醉翁吟》歌词,也有好事者纷纷为其谱琴曲,但都不理想。冥冥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机缘,一晃三十多年过去,欧阳修、沈遵相继去世,庐山玉涧道人崔闲还惦记着这件事。崔闲精通琴曲,曾拜沈遵为师。他非常喜欢此曲,“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请于东坡居士。”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崔闲多次从庐山前往拜访。一次他揣着《醉翁吟》的曲谱登门,请东坡填词。苏轼不但诗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听明来意,欣然应允。于是乎,崔闲弹,东坡听,边听边谱词,不大一会儿就完成了。

【诗译文】飞瀑似珠玉叠串琅琅鸣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团圆。我问:是谁?琴弦轻响,优美的旋律,回荡空山,无人应答,静寂塞满广大空间。只有醉翁理解这天上的琴弦。这是大自然的音籁,美妙呵,难以言传。明月中天,清风把琴声送出很远,露水似真珠,眨着笑眼。此时此刻,谁能安恬入眠?背负草编筐篓[lǒu的人,走过山前,大声高呼:有心人才能如此这般!

醉翁长啸,吟诵新的诗篇。余音袅袅,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醉翁去了,不再回还。抛下的只是,朝的吟咏,夜的哀怨。山,有时会裸露光秃秃的山巅;水,有时会倒流回环。然而,醉翁呢?他已不会回到少年。醉翁呵,已经归去,幻化成仙。这美妙的乐曲,却留在人间。不信,请你倾听,听呵,听这流注的奔泉。手指弹奏以外,还有新的一两只和弦。

【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作品赏析】

此作是为琴曲《醉翁操》所谱写的一首词。醉翁,即欧阳修。《醉翁操》,是太常博士沈遵据欧公庆历中谪守滁州时琅琊幽谷所闻天籁之声,以琴写之,谱制而成的琴曲。苏轼此词,即是专门为这一天生绝妙之曲谱写的。词中写鸣泉及其和声,能将无形之声写得真实可感,足见词人对于大自然造化之工的深切体验。
  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琅然,乃玉声。《楚辞。九歌》曰: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此用以状流泉之声响。清圆两字,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这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一绝妙的乐曲?如此以来,动静之趣立现。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孔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
  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醉翁啸咏,声和流泉。二句照应上片之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还,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颠,指山无草木。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此处用飞仙之典,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结句此意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说,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
  这首词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开头四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只有一个仄声字(),其余都是平声。接着二句亦然。这样的安排,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同时,上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郑文焯曰:读此词,髯苏之深于律可知。(《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阅读训练】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2.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3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

【答案】

1C 【解析】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选项C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

2B 【解析】A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是蜂和蝉来写琴声;D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

3. 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