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野生蘑菇安全

标签:
毒蘑菇选择安全 |
分类: 食品安全 |
谈谈野生蘑菇安全
天气暖和,越来越多的人出游踏青,对于靠山生活的人,上山采蘑菇也是一年一度的惯例,体会深山美景的同时还能尝鲜,大多数人都禁不起诱惑,给脆弱的生命埋下了隐患。即使对于毒蘑菇招致的祸端很熟悉,但是误食毒蘑菇事件每年都屡有发生。究其原因,其实民间流传的辨别野生毒蘑菇的方法并不可靠,没有科学依据,轻信并实践这些方法就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有毒的蘑菇有80余种,比较常见的就有20多种,能够造成毒死人危害后果就有九种之多,主要有肝脏损伤型,神经损伤型和肠胃溶血型。发病时间一般在进食毒蘑菇之后6~24小时之后,最开始只有轻微的不适,恶心、腹痛,随之就是腹泻、呕吐,严重的会导致昏迷不醒,如果不及时治疗,短期内就能导致人死亡。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一起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死亡的悲剧,在提醒广大群众在不懂行情的情况下上山采蘑菇外,更提出了几点毒蘑菇的鉴别方法,但试想一下,每年都有误食毒蘑菇中毒身亡的,难道他们都没有接收过类似的“辨别小窍门”吗?对于各种听上去很容易相信的说法逐渐成为人们信服的箴言,什么谣言是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公众更容易接受的呢?
谣言一、无毒蘑菇长相朴素,有毒蘑菇外表鲜艳
http://img4.imgtn.bdimg.com/it/u=1041172989,3700819979&fm=21&gp=0.jpg
有毒蘑菇中最有影响力之一就是白毒伞,可谓“毁灭天使”,能造成毁灭性伤害。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多起毒蘑菇致死事件的元凶。外形看上去光滑挺拔,纯洁朴素,带着微微的清香。看上去和闻上去都很像无毒蘑菇,因此容易造成误食。据资料记载,这种毒蘑菇的致死率高达50%-90%。另外,与白毒伞同属的毒蝇鹅膏颜色鲜艳,红色的菌盖上点缀着白色鳞片。
谣言二、有毒蘑菇虫蚁不食,有小动物爬过的蘑菇无毒。
http://img1.imgtn.bdimg.com/it/u=3694393739,3337119684&fm=21&gp=0.jpg
这个说法听上去也极为容易被人信服,连虫子都不吃不碰的蘑菇,肯定有毒。但是,人和昆虫的生理特征差异较大,如此判断就过于想当然了。据科学研究发现,利用果蝇实验的数据显示,100多种蘑菇对果蝇能形成严重的毒害作用,但是对于人来说却没有毒性。同时,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对其他动物却没有任何危害,例如对人是致命性伤害的豹斑鹅膏有被蛞蝓取食的痕迹,而白毒伞也有被虫子啮食的痕迹。
谣言三、毒蘑菇可以使银器变色。
http://img3.imgtn.bdimg.com/it/u=590602559,1457535916&fm=21&gp=0.jpg
古代盛行的验毒方法广为流传的当属银器试毒了,银器在盛菜的盘子里、饭钵里一蘸变为黑色就是有毒。而这种验毒方法也不是屡试不爽的,因为它的试毒原理在于古法中提炼的砒霜纯度不够,伴有杂质硫及其化合物,银可以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银,颜色为黑色,但是毒蘑菇中并不含有硫及其化合物,因此这种银针试毒的方法并不靠谱。
谣言四、毒蘑菇与大蒜同煮可以去毒
http://img1.imgtn.bdimg.com/it/u=823240492,230593863&fm=21&gp=0.jpg
众所周知,大蒜中的活性物质具有杀菌的作用,但是不代表就能杀灭蘑菇中的毒素。以白毒伞为例,它的毒素是毒伞肽,这种毒素在煮沸、晒干等条件下都不能被破坏,期指四辆低至0.1毫克每1千克体重,意味着白毒伞的蘑菇吃两朵就能造成一个成年人快速死亡,没有解药可寻,别说是几颗大蒜了。
以上几种辨别毒蘑菇“妙招”中,也许有人曾深信不疑,但是却没有科学依据,以后再选择时不仅要杜绝以上方法,还有更多的简单、快捷的方法也不可信。在科学研究上,蘑菇的毒素难以在肉眼水平上鉴别,各类小窍门也不能说明毒蘑菇与可食用的蘑菇之间的明显差异,并且一旦中毒,被救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陈佳祎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本文已发表在《中国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