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需要多少膳食纤维?

标签:
健康 |
作者:杨月欣
来源:营养学报2013年第35卷第5期,430-434
(一)肠道健康作用
1. 缓解便秘
2. 促进益生菌生长
3.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性
(二)血糖调节和预防2型糖尿病
大多数DF都具有低的血糖生成指数(GI)。有些队列研究显示全DF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欧盟EFSA在评价可信证据的基础上,满足“每30g大麦含有4g -葡聚糖”即可在营养标签声称减少餐后血糖反应。
(三)饱腹感和体重调节
观察性和前瞻性研究一致认为富含DF的食物多为体积大且能量密度低,可以增加饱腹感。研究显示DF摄入与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和体重呈负相关。
(四)预防脂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
在多项前瞻性研究的系统分析中,摄入DF量与致命和非致命冠心病发病均呈负相关。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以及荷兰健康委员会的报告,总纤维摄入对减少冠心病风险的影响呈“高”可信强度。谷类和水果的纤维有特殊的重要性。许多国家政府在食品标签上允许用“DF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声称。
(五)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部分DF的结肠发酵可增加矿物质的吸收,例如可溶性纤维类促进对钙、镁和铁的吸收作用。
(六)预防某些肿瘤的发生
大多数前瞻性研究的观察性数据确定DF和肠道癌症发病之间的相关性。在美国,摄入富含全麦食物以减少某些癌症的风险已在食品标签上使用。
二、缺乏和过量的危害
(一)过少摄入
过低或无DF膳食发生最主要的症状是便秘。长期摄入DF过低,将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日常生活中,除手术和疾病的情况,长期摄入“低”DF膳的人群并不常见。但是边缘缺乏却是普遍的。长期低DF摄入与心血管疾患、2型糖尿病的发生高度相关,特别是青少年期摄入低纤维膳食(15g/d),将导致40岁后发生慢性病危险可能增加几倍。
(二)过多摄入
过量摄入DF而引起症状或疾病并不常见,可能与DF自限性和现代加工方式有关。
1. 胃肠不适
2. 对其它营养素的影响
三、居民DF参考摄入量
(一)我国DF摄入情况
由于DF定义和方法学缺乏一致性,我国食物成分表一直仅有不可溶DF含量。2004年版开始增补了200余种总DF的含量。据此,翟凤英等人分析1989-2006年中国9个省(自治区)18~45岁健康居民DF的摄入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发现我国居民膳食中蔬菜、米、面及其制品是DF的主要来源。谷类消费量下降,肉类、蛋类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上升,导致DF摄入量降低(表1)。
|
|
||
|
|||
|
表2
(二)各国DF的DRI建议值
基于DF可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可能风险,WHO报告(2006)的膳食目标中推荐:每天至少要在水果,蔬菜和全谷食物中摄入25g DF。英国食品标准安全局(DOH,1991)的DF(非淀粉多糖)建议值是18g/d,最高摄入量为32g/d,儿童应适当减少。美国食物营养委员会(FNB)医学研究院(IOM)2005年制定总DF的AI值为3.49 mg/kJ(14g/4184 kJ)。相当于14~50岁的女性25g/d,男性38g/d。该AI值适用于4岁以上的各类人群。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与营养学会( ESPGHAN)认为学龄儿童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每天需摄入10g DF,青少年的摄入量应该逐步增加直至达到成人的推荐水平。为满足儿童的营养需要,应注意过量摄入DF可能会导致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
未经中国营养学会许可不可摘编。若转载请标明来源。
也请您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中国营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