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案例
(2014-06-20 12:37:34)
标签:
育儿 |
课堂教学实录:
一、
(1)
(2)
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
二、
第一阶段:分发任务,同桌讨论(讨论的内容为形体分析、主视图方向的选择、比例和图幅的确定、视图的布置)(3分钟)
第二阶段:每个学生自己确定方案(2分钟)
第三阶段:学生自己画图(20分钟)
第四阶段:学生展示三视图,上台讲解作图过程,并回答老师的提问(10分钟)
(1)
(2)
(3)
第五阶段:老师先在AutoCAD中演示组合体及每个基本几何体的形状,再用课件出示答案,小结本节课的内容(5分钟)
案例分析:
本节课利用工厂的实际情况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克服了传统的让学生感到抽象,干燥无味的普遍毛病,更重要是为高质量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立体图,给学生分发任务,让学生互相讨论,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充分地体现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呈现形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体现了有效地制图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制图的重要方式。然后还让学生展示三视图,上台讲解作图过程,并回答老师的提问,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主体地位,老师站主导地位的新课改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演示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本次课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 运用任务驱动法较好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也容易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2) 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整节课小组的讨论较为活跃,互动性强,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3) 通过标准画法的演示,使学生与自己的作图过程相对比,从而进一步规范自己的画图步骤,归纳出顺口溜,利于学生记忆,本环节对于促进学生自主练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作图质量。
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