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中医李丹治疗外感风温邪毒型咽喉疼痛

标签:
株洲中医李丹 |
分类: 中医 |
姜**,女,5岁
主诉:咽痛伴发热2天
现病史:患儿2天前无明诱因出咽痛,进食则痛甚,每到晚上则出现发热,体温最高时38.6度,没使用退热药,起床后体温降至正常。发病以来无恶寒流涕、无咳嗽亦无呕吐,近日来口气明显很重但食欲可,大便今日末排,唇红、舌质红苔黄腻,咽红,双扁桃体不肿,但咽峡部疱疹明显,脉浮数。
中医诊断:咽痹
西医诊断:疱疹型咽峡炎
中医证型:外感风温邪毒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
党参6g,柴胡10g,黄芩6g,法半夏6g,升麻6g,皂角刺6g,赤芍4g,杠板归10g,藿香6g,厚朴8g,白术8g,陈皮6g,甘草5g
×3付
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服用,3日后复诊,服上方后夜间没再出现发热,咽痛减咽部疱疹已消散但咽部仍红,舌质红,舌苔薄黄,上方祛升麻、皂角刺、杠板归,加焦三仙巩固治疗5剂,回访知诸症平。
按语:本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病性属热,有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本病属于“温病”病机为外感时邪,热毒阻于肺胃二经,热蕴湿生,湿热蕴阻肌肤而发,风温初起表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则发热,风热蕴结成毒,侵袭肺系门户,则咽喉疼痛,有疱疹。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故用小柴胡汤疏散风热和解退热;升麻、皂角刺清热解毒透疹,赤芍清热凉血,重用杠板归,此物是地方性药材是一种草药,清热解毒作用很强,对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且没有耐药性。患儿舌苔黄腻中焦湿邪明显,故加入藿香、厚朴、陈皮,芳化湿邪,故热清湿化诸症除。
前一篇:株洲中医李丹治疗风热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