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小儿推拿:22种手法合集,轻松解决各种常见病!

标签:
株洲小儿推拿神农儿推馆小儿推拿手法 |
分类: 中医育儿 |
推拿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简便有效、易于实施
又安全无副作用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宝宝的体质本来较大人要弱
平时稍不注意就会感冒发烧
或者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小儿推拿手法简单易行、疗效好
对于宝宝日常生活中小病小痛
有时候不一定要去医院
家长如能自己掌握小儿推拿的方法
就可以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真正成为孩子的「家庭保健医生」
株洲儿科谢静副教授如是说。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搓法、拿法、捏法、擦法、捻法、摇法、拍法。
No.1 补脾经
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在呼吸道感染后也会补脾养肺培土生金。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5264222825/0
No.2 顺运八卦
脾胃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用。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248662105/0
No.3 掐五指节
宝宝受到惊吓之后,可用此手法。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2047436512/0
No.4 揉涌泉
头痛发热,呕吐腹泻,补益肾气。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879678189/0
No.5 捣小天心
清热镇惊,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0439445722/0
No.6 平肝清肺
用于呼吸道外感。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0439446110/0
No.7 顺时针揉中脘
健脾和胃,消食和中。用于便秘,积食,内热。
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439546842/641
No.8 拿风池
用于感冒发汗、头痛、发热。
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三角凹陷中。
患儿坐位,治疗者站在患儿后方,一手扶住患儿前额,另一手以拇指、食指螺纹面相对用力拿揉患儿风池穴。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439544605/641
No.9 退六腑
用于高热、凉血、解毒。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0439446113/0
No.10 捏挤大椎
清热解表,用于感冒、发热。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于第1胸椎棘突之间。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捏。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4828787099/0
No.11 分手阴阳
用于调节阴阳平衡,寒热夹杂,半表半里,高热不退。
患儿仰卧位,治疗者坐于患儿侧方,以两手拇指按于患儿掌根之间,中指托住患儿手背,无名指在下,小指在上,夹持固定其四指,用两手拇指指端由患儿手腕部总筋向两侧分推。
注意分推时压力不要过大,以患儿能忍受为度。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5264222843/0
No.12 清大肠
常用于便秘、积食。约有30%的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便秘。
患儿抱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站在患儿的侧方,一手扶住患儿的手掌,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在患儿食指外侧缘,自虎口向食指指尖直推。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4917501096/0
No.13
下推七节骨
用于便秘、积食。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4917501071/0
No.14 推四横纹
用于厌食、积食。小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侧第1指间关节横纹处,称为「四横纹」。
操作时一手握住患儿的手掌,使其四指伸直并拢,掌心向上,另一手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439446949/641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5264222851/0
No.15 揉肺俞
用于肺炎、咳嗽。
小儿俯卧位,治疗者站在患儿的侧方,以一手食指、中指指端分别置于患儿两侧肺俞穴(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上环旋揉动。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439447465/641
No.16 拿肩井
发汗解表,常用于感冒、惊风。
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用拇指与食指、中指对称用力提拿。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439541271/641
No.17 分推腹阴阳
用于腹泻、积食、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自剑突下到肚脐,用两拇指从中间向两旁分推。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439538808/641
No.18 揉板门
板门为脾胃之门,可以通三焦,清虚热实热,治上吐下泻、脘腹痛。
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
用拇指揉大鱼际平面中点。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439535820/641
No.19 揉足三里
健脾和胃,调中理气。用于治疗呕吐、腹泻、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疾病。
足三里为脾胃保健穴。位于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9631411206/0
No.20 揉小天心
清热,明目,利尿。可治疗夜啼、惊风、抽搐、小便短赤等病症。
小天心位于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439448146/641
No.21 清天河水
清热解表,主治一切热证。如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外感发热、头痛、咽痛等外感热证。
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 腕横纹至肘横纹成直线。
用食指、中指指腹,从腕部推向肘部,称为「清天河水」。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4963743155/0
No.22
益气活血治虚寒。主治一切虚寒证。如腹痛、腹泻、四肢厥冷、面色无华、疳积等阳气不足证,治疗感冒、畏寒肢冷、疹出不透等外感表证。
位置在前臂外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用拇指外侧面或食指、中指指面,自腕部推向肘部,称为「推三关」。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439448148/641
由于宝宝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