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肿瘤专家曾普华:中医治疗胰腺癌,以清热化湿、行气通腑为主要治则

标签:
胰腺癌癌症中医治癌症中医治肿瘤株洲肿瘤 |
分类: 名老中医 |
http://pro0ce2c3.pic28.websiteonline.cn/upload/ffa1.jpg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
据株洲肿瘤科曾普华主任医师(湖南省中医肿瘤诊疗中心肿瘤二科主任)介绍,中医古籍文献中并无关于胰腺及胰腺癌的具体记载"胰腺的描述散见于"散膏"、"脺"、"珑管"等记载,类似胰腺癌的记载散见于“积聚”、“伏梁”等论述中。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中对脏腑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有着明确的描述,是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最为重要的指导理论,由于藏象学说中并无关于胰腺这一重要器官功能的描述,所以胰腺中医学生理功能和病理特征的确定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科学价值。《难经·四十二难》等关于胰腺在解剖位置上附属于脾的记载,胰腺外分泌分泌胰液水解食物帮助消化与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的生理功能几近一致,成为从脾论治胰腺疾病的重要依据。胰腺癌尽管有热毒、湿阻、气滞等实证表现,但都是在脾虚基础上衍生而来,脾虚是根本,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为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上加用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等药物。
胰腺外分泌生理以合成和排泄胰液参与六腑"传化物"为生理功能,符合"六腑传化物而不藏"的特征,脏腑属性属腑,胰腺癌病理符合"腑病多实"的特征,其演变过程体现了因实(瘤)致虚,早期实证为主,以中焦气滞,运化失司,生湿化火,湿热蕴结为核心病机,后期虚实夹杂,以实为主的特征。治则符合"六腑以通为用"的特征,以清热化湿、行气通腑为主要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