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内科曹可仁教授:中医如何根治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标签:
重症肌无力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株洲中医内科株洲治疗重症肌无力中医治重症肌无力 |
分类: 名老中医 |
http://pro0ce2c3.pic28.websiteonline.cn/upload/0is0.jpg
重症肌无力是由神经核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而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全身或部分骨骼肌无力、极易疲劳,活动后病情更为加重,休息后会稍微减轻。据相关统计,该疾病发病率为77-150/100万,年发病率为4-11/100万,其中女性发病率较高,约为男性的1.5倍,且发病不分年龄段,但以1-5岁儿童居多。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指眼外肌的肌无力症状,属于胞睑疾病。
据株洲内科曹可仁主任医师介绍,西医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主要采用抗胆碱类药物及激素类药物治疗,药物有一定功效,但并不能根治该病,且激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大,轻者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
传统中医认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属于“上胞下垂”“睑废”等范畴,气血瘀滞、风痰上壅、脾虚失运、命门火衰、脾阳不足等均会引发该病。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会对患者的眼球活动造成影响和阻碍。患者一般清晨和上午病情较轻,午后开始病情加重,活动疲劳也会使病情加重。根据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因素不同,中医治疗以健脾益气、补益肝肾为主。
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辨证分型,可将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为以下几种:
脾肾两虚型,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眼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阻、脉象微弱、舌色偏紫。
脾虚失运、中气不足型,临床表现为眼胞下垂,病情一般于午后加重,眼球无法转动、视物出现双影,伴随全身乏力、无食欲、脉象微弱且头晕。
气滞血瘀、胞络失荣型,临床表现为单侧上胞下垂,伴有单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