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株洲中医内科刘彬副教授解答胃痛该怎么治?三分治七分养!

(2018-06-30 10:45:29)
标签:

株洲中医内科

株洲治胃痛

胃痛

刘彬

中医治胃痛

分类: 养生保健
株洲中医内科刘彬副教授解答胃痛该怎么治?三分治七分养!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主要症状为胃脘疼痛,可分为急性与慢性胃痛。急性胃痛的病因多为伤食、受寒、情志不遂,虫积等,起病突然,发病后数小时或数天内缓解。慢性胃痛往往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表现为常年累月不愈,饥饱失常、寒热不适、忧思恼怒等都可导致发病。

       株洲中医内科刘彬副教授介绍,胃痛病因较为复杂,主要有饮食习惯、精神情绪、环境气候、体质性别等,这些因素往往同时存在并且相互影响。在祖国医学中,胃痛多见于气机不利,病邪阻滞,营血凝涩。饮食不节,滞积于内则引起食痛;嗜食生冷,寒邪不散则引起寒痛;此外,蛔虫内伏则引起虫痛。无论食痛、寒痛、虫痛都可引起脾胃虚弱, 郁而化热,则形成热痛。临床表现上,虫痛、热痛、寒痛、食痛多属于急性胃痛,而血瘀、脾胃虚寒、气滞、火郁多属于慢性胃痛。胃痛发作之时其症状虽无明显差别,然而细微之处仍可鉴别,如伤食所致胃痛,则嗳腐吞酸;虚寒所致胃痛,则喜按喜温;血瘀所致胃痛,则刺痛不移;气滞所致胃痛,则有痞闷嗳气;蛔积所致胃痛,则痛甚吐蛔;停饮所致胃痛,则痛呕水液。胃痛的部位虽在胃,但是肝、脾与之也有密切关系,有时影像学上也有表现。肝主疏泄,喜条达,若肝疏泄欠佳,肝气阻塞,胃失和降则可出现疼痛加重,发作频繁,持久不愈,继而损及脉络,可见吐血、便血等瘀血症。脾主运化,以上升为常,胃主受纳,以和降为顺,二者同为仓凛之官,后天之本,在生理上和病理上都可相互影响,故脾胃同病常见。如脾胃同时受累,中气不足,又可出现脾胃虚寒,致运化迟滞,或夹杂食积和痰湿等实症。

       从治疗上来讲,中医理论认为气血郁滞是疼痛的主要病机,“不通则痛”。故胃痛在治疗时,一般多给与理气止痛之药,先治其标,待病情缓解,再治其本。但是,也不能统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都给予行气消导之治疗。至于其恢复阶段,则应随其不同的病证用药,从本治疗。胃脘痛治疗的关键,第一步正确辨别血瘀还是气滞,初期气滞多见,以嗳气泛酸、痛及两胁、脘腹胀满、脉弱等为主证,日久血瘀则多见。第二步寒热虚实要分清,单纯的寒证或热证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多是虚实兼见,寒热错杂,同时也应注意脏腑阴阳、气血相互间资生制约的关系,病情发展过程中二者互为影响,互为转化,所以不同类型的证候如气滞、气虚、血瘀等症可以兼而有之,在辨证治疗时不可简单分割,力求做到全面分析,这样方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株洲中医内科刘彬副教授提醒,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有胃痛病史的患者朋友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分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忌暴饮暴食。

二、积极食疗和按摩保健:羊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三、改变饮食习惯: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

四、注意局部保暖。使用空调,温度控制在27左右为宜。室内比室外低3-5为佳。睡熟以后腹部要盖以薄被或毯子,并避免空调出风口直接对着身体。

五、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夏日天气易使人焦虑不安、烦躁恼怒,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疼痛、腹泻或便秘交替等症状,还会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加重或复发。因此,要调控好自己的心态,清晨和傍晚要到户外进行适度运动。平心静养--胃病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及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号
了解更多养生知识、医疗资讯
还有拍方抓药、微信挂号等服务哦
http://pro0ce2c3.pic28.websiteonline.cn/upload/qrcode_for_gh_33488abb4213_1280.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