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治疗痛风专家徐慧:痛风的治疗当解决内在因素以求治本
(2017-09-05 09:49:54)
标签:
痛风
痛风的治疗
株洲治痛风
株洲中医
痛风怎么治
|
分类:
名老中医
|
痛风(gout)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风湿病,以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和
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特征,并常累及肾脏引起肾小管等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后期常并发肾功能衰竭、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医很早将本病称为“脚气”,近代,则多归为“痹证”的范畴。“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精髓,很多医家以之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对痛风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株洲治疗痛风的专家徐慧副教授将“毒邪致病”的角度介绍应该如何进行痛风的治疗。
毒、毒邪及邪毒在中医学中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且十分久远的概念,早在汉代华佗就已经提出,虽然有“毒”、“毒邪”、“毒气”、“邪毒”等多种提法,但均可对人产生致病性,所以统称为毒邪为宜。
根据中医的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的基本观点,可将这种毒邪分为两大类,即外受毒邪及内生毒邪。
(1)外受毒邪:
凡由外侵入体内且夹有毒的邪气包括六淫及六淫之外的毒邪,均属外受毒邪。此类毒邪除直接感受外,还包括外受内化而生的毒,如七情刺激,郁久生热毒;脏腑功能失调,而内生风毒、寒毒、湿毒、热毒等。一般而言外受毒邪主要为风、寒、湿、热四种毒邪。六淫之其他如火、暑、燥邪,也因火性趋热,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火热同源,火热同性,故火热归一;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故暑为阳邪,其性亦归热,暑多挟湿,也可归湿,另外还有药食毒、虫兽毒等,这些毒邪入里也可逐渐转化为风、寒、湿、热四种毒邪,并产生不同的证候,所以各种毒邪都可分为风、寒、湿、热四类。而现代医学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也属外受毒邪的范畴。
(2)内生毒邪:
内生毒邪是一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机体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失序,脏腑功能紊乱,使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蕴积于体内而化生的致病物质。如中医所谓痰饮、瘀血、水液积聚等;现代医学所谓毒性氧自由基、过敏介质、炎性介质、新陈代谢毒素(如粪毒素、尿毒素等)、致癌因子、抗原抗体复合物、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等。
那么这些毒邪有跟痛风有什么关系呢?
中医认为痛风患者多在居处潮湿或冒雨涉水,或阴雨连绵,或汗出当风,或长久水中作业,或久用电扇、空调等因素下,在先天禀赋不足及正气虚损、卫外不固之时,风热与毒邪相合,互致为患,或湿热、风湿、寒湿之邪夹毒,毒随邪侵犯人体经络,留着于肢体、筋骨、关节之间,闭阻不通发为本病,所以说外感毒邪是引起痛风的先决条件。
但是并不是所有外感毒邪的人都会引发痛风的,这是因为还需要具备内在因素才会导致或诱发痛风,内在因素也就是先天禀赋不足及内生毒邪。
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风的病因多属遗传性,由先天嘌呤代谢紊乱所致;中医很早就认识到此病当以虚(虚包括先天禀赋不足,也即遗传因素)为本。此外,中医还认识到“痛风”是在内生之毒的基础上而发病。先天遗传因素及后天失养导致虚、痰、瘀、湿毒互致为患,导致了本病的发生。
毒邪所致痛风可因其属性不同而有风、寒、湿、热、痰、瘀、虚毒之分。一般而言,在痛风的早期,多表现为热毒或湿毒或风毒或寒毒偏盛之证。若疼痛剧烈,且局部红肿发热,多为热毒偏盛;疼痛剧烈,且呈冷痛,多为寒毒偏盛;若疼痛不著,且以肿胀为主,多为湿毒偏盛;若疼痛呈游走性,且时发时止明显,多为风毒偏盛;若疼痛反复发作,有皮下结节或关节肿大,日久不愈,多为痰毒偏盛;若疼痛日久,且呈刺痛,固定不移,皮色紫暗,多为瘀毒偏盛;若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甚者关节变形,屈伸不利,伴腰膝疼痛,或足跟疼痛,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脉沉细,多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虚毒型。
对早期热、湿、风、寒毒邪所致之痛风,可用解毒、泄毒、祛毒、制毒之法治之。
对中期痰、瘀之毒邪所致痛风,则可用遏制或搜剔之法治之。
对晚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虚毒症,则在扶正补虚损的基础上,给予攻毒之法治之。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