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株洲痛风专家徐慧解答痛风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进行痛风的治疗

(2017-08-01 16:13:34)
标签:

株洲治痛风

痛风的治疗

中医治痛风

株洲中医治痛风

株洲痛风专家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引发尿酸过高, 或(和)尿酸排泄减少而引起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urate,MSU)晶体在关节等组织沉淀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一系列由于尿酸盐晶体堆积造成的症状。

       在古时,痛风被称为“帝王病”或富贵病,但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比例也日益增高,痛风患者有比较明显的年龄和性别特质,95%的痛风病人为超过40岁中年男性,剩余5%多是绝经期的女性。

       目前将痛风的自然病程分为三个:急性发作期、间歇发作期、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急性发作期

       一般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大多数首次发作开始于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开始后随着时间加剧,约为12小时达到高峰,一般持续7-10天,在两周内可自行缓解。在之后的病程中,跖趾关节在之后发作经常复发。除主要的关节症状之外,患者可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间歇发作期

       无任何症状,但随着疾病病程的发展,发作次数逐渐增多,无症状的间歇期逐渐缩短,甚至一直持续症状,受累的关节也随着病程的增长而增加,从下肢的远端小关节向大关节、上肢关节发展,出现肘部、腕部关节症状。


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随着痛风患者长期的高尿酸血症未获理想控制,大量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等组织,导致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关节炎。皮下痛风石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痛风石常与痛风石性关节炎并存。大量的痛风石破坏关节骨质,长期的炎症反应刺激关节组织纤维化,导致关节畸形、疼痛、功能障碍。


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肾脏病变

       尿酸盐晶体除了沉积在关节之外,还可以沉积在肾间质,导致肾小管萎缩变形,间质纤维化。患者可能在早期出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尿浓缩功能下降导致的症状,随着肾小管、肾间质的破坏,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导致肾功能不全,从而引发肾源性高血压、贫血等疾病。

       在恶性肿瘤、放化疗等少数情况下,血及尿中尿酸水平急骤升高,大量尿酸结晶析出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造成急性的尿路梗阻。导致少尿、无尿等尿路梗阻症状,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痛风呢?

       株洲痛风专家徐慧医生表示,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由内外两种因素所造成,外部因素是饮食劳倦、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内部因素则是肝脾肾亏虚、湿浊痰瘀相阻,而辩证应从痛风的病因、气血津液和脏腑三方面进行分型或分期辩证论治。


病因辩证
       中医认为痛风热毒为先,初期即见热毒炽盛,湿热浊毒内伏血脉,攻于手足,则见赤热肿痛,诸邪相合,以热毒为先,然后湿与热合,多形成湿热蕴结证,而痛风日久,阳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易成寒湿痹阻型痛风。

气血津液辩证

       久病成瘀,易致瘀血阻络,瘀血既是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又可作为病因作用于人体。湿浊寒痰凝滞,久之血脉瘀滞,瘀血阻络,又或者湿、痰、瘀相杂,痰阻瘀成,而后痛风后期则久病耗气伤血,终至气血两虚,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复感风寒湿热之邪,内外相合而迁延难愈。

脏腑辩证

       中医认为痛风应从脾论治,多见脾虚湿阻证,痛风日久,损及肝肾,则形成肝肾阴虚证,痛风进一步发展,肾虚脾弱,痹阻经络关节,日久不愈,反复发作,伤害脏腑,导致肺、肝、脾、肾各脏虚损,终至脾肾两虚。


       徐慧医生提醒痛风患者,治疗痛风应分期论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性期当从风寒湿热痰瘀论治,顾护肝脾肾之虚;间歇期和慢性期当从虚论治,标本兼治,同时防患感邪而发。除此之外,还应分期与分型相结合,临床上辨证从分型或分期论治,都是为了更好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出确切的治疗思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