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l,PD)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患者,常见于青春期少女和未育的年轻妇女。青春期的中后期,随着排卵月经周期的形成,痛经更常见。
申玉华教授表示,近年来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现已是妇科最常见疾病之一,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效防治原发性痛经已成为医学界面对的问题。目前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尚无十分满意的方法,且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不良反应多等不足,而传统中医药在原发性痛经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
申玉华教授解释,中医对于痛经的辨证分型,依据虚、实、寒、热与血气间相互交错的联系对病因进行分型。实证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和寒凝血瘀:如若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所伤,则引起肝气郁结,导致气滞血瘀;经期感寒涉水,寒湿内侵胞宫,使经血凝滞无法顺畅排出即为寒凝血瘀。虚证多集中于:气血虚弱、阳虚内寒和肝肾虚损。身体瘦弱,脾胃虚弱,或者刚遭遇大病的女性,多气血虚弱,血气不足;当经后冲任时气血更虚,胞脉失于濡养;兼之冲任气弱,无力流通血气,则血行迟滞,因而发为痛经。
原发性痛经这一疾病,无论属于哪种分型,其病机最终皆演变至血瘀,瘀血内阻贯穿于此病的整个发病过程。瘀血既是原发性痛经的病理产物,同时又能成为致病的原因。
那么中医如何进行痛经的治疗呢?
申教授说道,中医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分为内治法、外治法、内服外治结合疗法等等。
内治法分为古方或自拟方辩证治疗,或中成药治疗,其中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精髓,痛经可分为气滞血瘀、阳虚内寒、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和肝肾亏损六型,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4%。
外治法又分为针刺疗法、艾灸疗法、三伏贴及三九贴疗法,此三种疗法皆为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操作方法简便易行,三伏贴及三九贴疗法对于治疗寒湿凝滞和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效率可达到90%。
目前西医多采用非甾体抗炎类药、莨菪烷类生物碱、口服避孕药等药物治疗,虽然即时效果明显,但容易诱发胃肠道不良反应及激素紊乱;若长期服用,可使患者的药物敏感性降低,从而降低疗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深入认识,以及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心于传统中医药。
目前中医药在原发性痛经治疗方面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痛经症状改善及远期疗效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大多数医家从寒凝、气滞、血瘀、血虚等辨证分型论治,有内服和外用等不同形式,治疗方法灵活多样,疗效确切。严格的辨证论治乃是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运用中药各种方法治疗,标本兼顾,既能改善症状又能预防复发,巩固疗效,这也将是今后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方向之一。
更多咨询请添加wei信:hnhfgy或登录snzyg.ne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