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汉方国药神农中医馆养生健康中药 |
by
黄芪的功效
黄芪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多用于治疗脾气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因其长于升阳举陷,常被用于治疗脾虚所致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内脏下垂等症。此外,黄芪入肺经,同时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导致的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咳痰清晰、声音低懒等症状。
2、固表止汗
黄芪能补肺脾之气,益卫固表以止汗,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收敛止汗的药物同用,来治疗脾肺气虚、卫气不固所致的表虚自汗。
3、利水消肿
脾脏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则运化不力,黄芪既能补脾益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是治疗气血水肿的重要药物之一。
4、生津养血
黄芪本身具有养血的功效,而且通过补气的作用又有助于生血,因此黄芪也常被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及气血两虚证。
5、行滞通痹
黄芪机能补气以行血,补气以通痹。对于痹症、中风后遗症、因气虚血滞、肌肤、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的人群,常用黄芪进行治疗。
6、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黄芪以其补气养血的功效,能使正气旺盛,对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等,可收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之效。
黄芪药膳
1.黄芪粥:煎生黄芪20克,放入砂锅中用水煎,20分钟后,过滤,液汁,与糯米(或粳米)100克煮成粥,可加入适量白砂糖。
可补中益气,增强机体抵抗力。对慢性肾炎患者,有利尿消肿,减轻尿蛋白,改善全身营养作用。对心力衰弱,心动过速者,可减慢心律,加强心肌收缩力量。黄芪中含有较丰富的微量元素硒,经常服用,可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抗癌消肿作用。若用于癌症患者的食疗,黄芪剂量可加大到80到120克。
2.黄芪炖母鸡(黄芪炖乌骨鸡):取500克重以上仔母鸡(或乌骨鸡)1只,与生黄芪30—50克,放入砂锅中煮、炖、煲,可食肉饮汤。
鸡肉味甘性温,可用于脾胃气虚或阳虚所致的纳少、乏力、四肢无力等症的补养。二者合用。增加补气之力,对长期病后体弱,产后体虚,气血不足之症,有较好疗效。乌骨鸡,味甘性平,有补肝肾,益气血,清虚弱,滋赢瘦的作用。两味同用,滋肝益肾,补益气血,调和血脉,可用于妇女因气血不足的心悸气短,头昏目眩,月经不调以及一切虚损之症。
3.黄芪红枣黑豆汤:生黄芪20克、大枣10枚、黑豆40克,加清水放入砂锅中,先将黑豆煮烂,然后放入黄芪、大枣共煮,熟后加入适量白砂糖饮服,早晚二次服用。
大枣补气养血,调和脾胃。黑豆滋补肝肾,补益止汗,滋阴润肌。三味合用,有补肝益肾,益气固表,养阴止汗,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虚自汗之症。
4.黄芪炖瘦肉:生黄芪20克、大枣7枚、猪瘦肉100克(切丝或块均可),放入盅内隔水炖熟。
大枣可补脾养胃,滋阴养血。猪肉补中益气,滋阴润燥。三味合用,有调和气血,补气生血,健脾益胃的效用。可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羸弱和贫血、体乏。
5.羹芪炖鲤鱼:取500克重以上鲤鱼1尾,刮鳞、去鳃、内脏,放清水与生黄芪30克,放入碗内,隔水炖二小时以上,加入适量精盐,食鱼饮汤。如治肾炎水肿,可不加盐。
鲤鱼富含多种氨基酸,有清热、解毒、健胃、止咳、利尿、安胎、通乳功效,古代将其列为食疗上品,有“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之说。《本草纲目》中说:“鲤乃阴,中之阳,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古今医家常用各种鲤鱼汤用来治疗脾虚水肿,肾炎水肿,妊娠水肿,羊水过多之症。黄芪、鲤鱼两味合用,有补气益血,补脾益胃,更能增加利水消肿的效用,对因脾胃虚弱的消瘦、乏力、营养性不良水肿,以及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减少尿蛋白等有疗效。
黄芪的方剂选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联系电话:0731-22233222、22233555
地址:株洲市天元区长江南路187号神农中医馆(市中心医院斜对面)
乘车路线:T16、T42、T62、T66、T68、T70到大岭站下,往前100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