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芪:中药补气之最

(2016-05-23 17:00:38)
标签:

汉方国药

神农中医馆

养生

健康

中药

b汉方国药神农中医馆

   黄芪素以“补气之最”著称,是一种名贵又常用的中药材。它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也正是由于黄芪是温补性药物,因此,由热症引起的发热、咯血、热毒、气滞、便秘、阳亢等症,均不宜服用。今天我们就来细细了解一下这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的中药。

​黄芪:中药补气之最 

黄芪的功效

 

    1、补气升阳

 

黄芪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多用于治疗脾气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因其长于升阳举陷,常被用于治疗脾虚所致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内脏下垂等症。此外,黄芪入肺经,同时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导致的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咳痰清晰、声音低懒等症状。

 

2、固表止汗

 

黄芪能补肺脾之气,益卫固表以止汗,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收敛止汗的药物同用,来治疗脾肺气虚、卫气不固所致的表虚自汗。

 

3、利水消肿

 

脾脏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则运化不力,黄芪既能补脾益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是治疗气血水肿的重要药物之一。

 

4、生津养血

 

黄芪本身具有养血的功效,而且通过补气的作用又有助于生血,因此黄芪也常被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及气血两虚证。

 

5、行滞通痹

 

黄芪机能补气以行血,补气以通痹。对于痹症、中风后遗症、因气虚血滞、肌肤、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的人群,常用黄芪进行治疗。

 

6、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黄芪以其补气养血的功效,能使正气旺盛,对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等,可收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之效。

 

黄芪药膳

 

1.黄芪粥:煎生黄芪20克,放入砂锅中用水煎,20分钟后,过滤,液汁,与糯米(或粳米)100克煮成粥,可加入适量白砂糖。

 

  可补中益气,增强机体抵抗力。对慢性肾炎患者,有利尿消肿,减轻尿蛋白,改善全身营养作用。对心力衰弱,心动过速者,可减慢心律,加强心肌收缩力量。黄芪中含有较丰富的微量元素硒,经常服用,可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抗癌消肿作用。若用于癌症患者的食疗,黄芪剂量可加大到80到120克。

 

  2.黄芪炖母鸡(黄芪炖乌骨鸡):取500克重以上仔母鸡(或乌骨鸡)1只,与生黄芪30—50克,放入砂锅中煮、炖、煲,可食肉饮汤。

 

  鸡肉味甘性温,可用于脾胃气虚或阳虚所致的纳少、乏力、四肢无力等症的补养。二者合用。增加补气之力,对长期病后体弱,产后体虚,气血不足之症,有较好疗效。乌骨鸡,味甘性平,有补肝肾,益气血,清虚弱,滋赢瘦的作用。两味同用,滋肝益肾,补益气血,调和血脉,可用于妇女因气血不足的心悸气短,头昏目眩,月经不调以及一切虚损之症。

 

  3.黄芪红枣黑豆汤:生黄芪20克、大枣10枚、黑豆40克,加清水放入砂锅中,先将黑豆煮烂,然后放入黄芪、大枣共煮,熟后加入适量白砂糖饮服,早晚二次服用。

 

  大枣补气养血,调和脾胃。黑豆滋补肝肾,补益止汗,滋阴润肌。三味合用,有补肝益肾,益气固表,养阴止汗,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虚自汗之症。

 

  4.黄芪炖瘦肉:生黄芪20克、大枣7枚、猪瘦肉100克(切丝或块均可),放入盅内隔水炖熟。

 

  大枣可补脾养胃,滋阴养血。猪肉补中益气,滋阴润燥。三味合用,有调和气血,补气生血,健脾益胃的效用。可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羸弱和贫血、体乏。

 

  5.羹芪炖鲤鱼:取500克重以上鲤鱼1尾,刮鳞、去鳃、内脏,放清水与生黄芪30克,放入碗内,隔水炖二小时以上,加入适量精盐,食鱼饮汤。如治肾炎水肿,可不加盐。

 

  鲤鱼富含多种氨基酸,有清热、解毒、健胃、止咳、利尿、安胎、通乳功效,古代将其列为食疗上品,有“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之说。《本草纲目》中说:“鲤乃阴,中之阳,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古今医家常用各种鲤鱼汤用来治疗脾虚水肿,肾炎水肿,妊娠水肿,羊水过多之症。黄芪、鲤鱼两味合用,有补气益血,补脾益胃,更能增加利水消肿的效用,对因脾胃虚弱的消瘦、乏力、营养性不良水肿,以及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减少尿蛋白等有疗效。

 

黄芪的方剂选用

 

1. 治疗自汗:防风、黄耆各一两,白术二两。上每服三钱,水一盅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2. 治疗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黄耆桂枝五物汤)

 

3. 治疗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时常焦渴,唇干口燥,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后渴者:黄耆六两(去芦,蜜涂炙),甘草一两(炙)。上细切,每日二钱,水一盏,枣一枚,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芪六一汤)

 

4. 治疗消渴:黄耆三两,茯神三两,栝楼三两,甘草(炙)三两,麦门冬(去心)三两,干地黄五两。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忌芜荑、酢物、海藻、菘菜。日进一剂,服十剂。(《备急千金要方》黄耆汤)

 

5. 治疗尿血沙淋,痛不可忍:黄耆、人参等分。为末,以大萝卜一个,切一指厚大四、五片,蜜二两,淹炙令尽,不令焦,点末,食无时,以盐汤下。(《永类钤方》)

 

6. 治疗老人大便秘涩:绵黄耆、陈皮(去白)各半两。上为细末,于银、石器内煎,候有乳起,即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心食前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耆汤)

 

7. 治疗白浊:黄耆盐炒半两,茯苓一两。上为末,每服一、二钱,空心白汤送下。(《经验良方》黄耆散)

 

8. 治疗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耆一两一分(去芦)。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金匮要略》防己黄耆汤)

 

9. 治疗痈疽诸毒内脓已成,不穿破者:黄耆四钱,山甲(炒末)一钱,皂角针一钱五分,当归二钱,川芎三钱。水二钟,煎一半,随病前后,临时入酒一杯亦好。(《外科正宗》透脓散)

 

10. 治疗石疽皮色不变,久不作脓:黄耆(炙)二两,大附子(去皮脐,姜汁浸透,切片,火煨炙,以姜汁一盅尽为度)七钱,菟丝子(酒浸,蒸)、大茴香(炒)各一两。共为末,酒打糊为丸。每服一钱,每日二服,空心,食前黄酒送下。(《外科大成》黄耆丸)

 

11. 治疗气虚胎动,腹痛下水:糯米一合,黄耆、川芎各一两。水煎,分三服。(《妇人良方》黄耆汤)

 

12. 治疗小儿小便不通:绵黄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3. 治疗小儿营卫不和,肌瘦盗汗,骨蒸多渴,不思乳食,腹满泄泻,气虚少力:黄耆(炙)、人参、当归、赤芍药、沉香各一两,木香、桂心各半两。上细切,每服一钱,生姜二片,枣子半个,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温服。(《普济方》黄耆散)

 

​黄芪:中药补气之最

   

    湖南省首家大型传统中医馆,以“弘扬中医药国粹,引领大健康理念”为宗旨,以“上医良药,药好方灵”为我们经营理念,致力于中华医药国粹的挖掘、传承、发扬,开设神农药局、名医馆、传统疗法中心、养生馆等项目,聘请湖湘数十位著名中医药专家,打造中医特色科室(儿科、妇科、皮肤科、肾病专科、内科、肿瘤专科),采用道地药材、遵古炮制,集医、药、养于一体的传统中医馆,福泽三湘百姓。

 

联系电话:0731-22233222、22233555

地址:株洲市天元区长江南路187号神农中医馆(市中心医院斜对面)

乘车路线:T16、T42、T62、T66、T68、T70到大岭站下,往前100米即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