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教学要落实生本理念

(2016-03-27 16:17:27)
标签:

教育

分类: 读书笔记

    在教学实践中逐渐领悟课改理念,实施新的课堂教学策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成绩有目共睹。但毋庸置疑,也有较多的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有迷惘,有困惑,课堂教学要变革,到底该怎么变,着力点、基本点在哪?窃以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落实生本理念。

   什么是生本理念?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理念是课改的核心理念。生本理念的内核就是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教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

    真正的生本课堂应该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生本课堂要有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通俗点讲,就是要让学生有参与学习的兴趣,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有自由发挥的平台。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教师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自由放飞自己。

    二、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充分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度。

    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呢?一方面需要教师处理教材,挖掘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组合教材、教师、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服务教学。另一方面要巧妙设问,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具体做法就是“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情境化”。

   “知识问题化”在于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要设置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质疑。需要注意三点:1、设问要提纲挈领,抓住要点。能帮助学生归纳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熟悉教材,明确教学要求。2、设问要贴近学生实际。难易适度。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情,针对学生实际巧妙设问。3、培养学生自己提问、质疑的意识。学习中会质疑是善思的表现,也是学习能力提升的外在标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问题活动化”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要以活动的形式展现。开展学习活动相较单纯的说教、个体学习更易于被中小学生接受。同时在活动中质疑,探究更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切身体验。

      “活动情境化”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也就是活动开展要紧扣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能拨动学生心弦的情境。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调查探索,加工处理各种信息,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训练正是新课程改革所看重的,也是越来越重要的。

    生本课堂要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处理,关键在于以教材为媒介,精心设问启发学生思维,活动体验加强切身感受,入情入境培养能力提升。这样来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新课程理念

    三、生本课堂要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分了解学情,课堂教学才有很强的针对性。教与学才能以教材为介质,以情境为催发剂发生共鸣共振。教师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重视课堂中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合理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同时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四、生本课堂要求正确对待学生差异。

   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要善待、宽容、欣赏学生。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要相信没有绝对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我们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生本课堂要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课堂教学有效互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