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富川瑶族自治县必须逛的几个景点

(2014-04-10 21:04:42)
分类: 富川景点

瑶乡风雨桥

  回澜、青龙风雨桥:富川是一个多涧河流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境内有各式大大小小的风雨桥75座,从而点缀了瑶乡的景色。而其中具有特色的是名扬遐迩的回澜风雨桥、青龙风雨桥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风雨桥是中原古汉族的房屋建筑工艺,有不少与北方相同的房屋结构、装饰门窗、墙的花色图案。旧式的风雨桥皆由石板街,卵石路通往村寨和古道、驿站。(回澜、青龙风雨桥还有着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2、瑞光风雨桥:它始建于1990年,坐落在瑞光公园的东面,是富川瑶乡的新八景之一。其施工与回澜、青龙风雨桥一样。只是门的两边分别用花岗岩方片镶嵌有一幅长联,东门的对联是:“俯瞰越地珠江源流悠悠东逝富水有迴奔南海,极目楚天秦皇古道迢迢北去萌岭无欄通长安。”西门的对联是:“金凤东鸣一塔凌空慈云古刹经风雨,玉龙西来三桥飞渡富阳明城历春秋。”对联气势铿锵,非同凡响。桥上的立边柱24根,中立桥柱8根,分桥的南北两边而立。桥的中柱镌刻有八副对联,细细品鉴也十分耐人寻味。                                          http://s6/mw690/004jtLoGty6I0dsnzghe5&690

   青龙回澜桥

    青龙回澜桥于广西富川县油沐乡沐笼村下花园和三园栎村之间的黄沙河上,距县城28公里。回澜桥名取自韩愈的《进学解》:“会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之即倒。”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重修,它比驰名中外的三江程阳风雨桥早建300百多年,现已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国家《古建园林技术》刊物上称回澜风雨桥是集我国北方的石券桥、南方的亭、古远的阁,以及本地的廊桥四种造型特点于一物的组合体,在全国古建园林中是极其独特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桥。回澜桥为三孔石拱桥,石砌、券孔、砖墙、木结构,以石券桥、桥亭和楼阁三者组合而成,青龙桥为单孔石拱桥,两桥的桥面由桥亭、桥廊和0三部分组成。

  据《整理青龙亭碑高》载,青龙桥始建于明代,多次装修,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由石拱、桥亭、03部分组成。桥长为26.7米,单拱,石砌,宽4.7米,高5米。桥亭由28根圆木柱抬粱构架组成,中耸一楼,楼由圆柱抬粱构架组成,歇山顶,三重飞檐,脊山有泥塑彩画,0内、外、门窗和壁上也都绘有古典神话故事彩画。东、南、北三面有门,惟西面无门,北门与桥亭相通,三门门额上分别大书“翠拨群峰”、“山水环之”,“升仙气象”。桥面两侧有木栏栅,和条木长板,供人小憩和避风雨。并配以彩墨绘画艺术造型,乃是集我国北方的石券桥、南方的亭、古远的阁,四者造型的特点于一体的组合体而成石券廊桥,在全国古建园林中是属于独特的。由于它历史悠久造型奇美,深受海内外影视名导演的青睐。先后有《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韦拔群》、等影视剧选取风雨桥拍摄外景,风雨桥已成为海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回澜桥下500多米有座风雨桥,两座桥在当地又称姐妹桥。

  这两座桥里有个美丽的传说,豪山才子何廷枢,年轻英俊,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与隔河相望的双园栎村的瑶族姑娘盘兰芝真情相爱。盘兰芝美丽灵慧,温柔善良,是富川油沐一带千里挑一的好妹子。正当两人心心相印准备拜堂成亲之时,盘兰芝却被皇上派到江南选美的钦差大臣选中,活活拆散了这对同命鸳鸯,将悲痛欲绝的盘兰芝送进皇宫,当了皇妃。为了能与心上人团聚,何廷枢赴京赶考,德中进士,被皇帝御封为八省巡案代帝巡守天下,除0抗倭,勤政为民,忠君爱国立下不朽功勋。而盘皇妃被选入宫之后,由于她正直善良,爱国爱民,深受野心勃勃、擅权误国的蛇蝎女人柳皇妃的妒恨和-,被遣出宫回到了瑶乡三园栎村。此时人们讹传何廷枢抗倭已在前线为国捐躯,盘兰芝闻此噩耗悲恸欲绝,便在黄沙河上修建了青龙风雨桥纪念心爱的男人,并在爱桥建成的当天,高叫着何廷枢的名字投入激流滚滚的黄沙河中,以死殉情到天国去寻找她的情郎哥。后来何廷枢回乡省亲,听说了盘兰芝为他建桥殉情的事十分感动,他为了纪念心爱的姑娘,报答她以死殉情的厚意,便在黄沙河的上游修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回澜风雨桥。“回澜”即“会兰”,“青龙”即“情浓”,寓含着两人忠贞不二的爱心。回澜桥与青龙桥遥遥相望,厮守圣洁的爱情,将皇妃与巡案的这段真情相爱的风流佳话世代流传,令后人敬佩和赞颂。

富川瑞光塔

  富川瑞光塔位于县城的富江西畔,江水清碧,充满讲情画意,塔为楼阁式砖塔,高28米,分为7层,呈递收上升。塔内有螺旋式砖梯78级,环形而上,可直达顶层。塔顶尖用重达400公斤的铜墙铁壁盖顶,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5年)春,数百来,历经苍桑,依旧巍然屹立。塔的旁边是镇江慈云寺,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兵火,同治六年(1876年)重建。因塔、寺之中皆供奉有观音像,所以俗称其为观音塔、观音阁。如今,常年都有许多的香客前往慈云寺朝拜,祈祷求福。http://s2/mw690/004jtLoGty6I0ctU8lbd1&690

富川古明城

  富川古明城是广西保留较为完整的古县城遗址之一。该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城以“十”字架对称,街道皆由鹅卵石铺成,镶嵌有象征钱财、富贵的金钱图案,象征幸福、光明的太阳图案。设有东南西北四门出入。东曰升平,南称向日,西为泰定,北名迎恩。潇贺古道自北门入而从南门出。四个城门俱为大方青石构筑,每座城门由831块至896块整齐平滑的大青石块砌成。门墙内窄外宽,各门顶上均有城楼,雕栏飞檐,坚固结实,雄伟壮观。由于历史原因,人为损坏也比较严重,目前只剩东门、南门和北门。                                                                     

  明城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都庞岭余脉的西屏山下、富江上游的瞭高岭旁。据旧县志载,该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始为土墙,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改为砖墙。城墙周长2113米,高6米,宽2.7米,垛口909个,城东西距500米,南北距600米,总面积为0.3平方公里,外有护城壕。城南有七层古塔,塔下有慈云寺,与成北蟠龙山和城东马鞍山对峙,形成天然屏障。是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古城,也是广西难得的保留较完整的古县城遗址之一,几百年来重修过8次。明城原有4座城门:东为升平门,西为泰定门,南为向日门,北为迎恩门。城门高6.5米,周长51米,原为砖建,清乾隆八年(1743年)易砖为大方青石。每块一般长1.8米,高0.58米,厚1.02米。每座城门大约由831块至896块这样的大青石块砌筑而成。城门造型大同小异,都有中道门。门道高5.1米,宽4米,纵深14.7米。城门的中道门居中部分,有两扇铁木结构的严厚大门。上有铜钉铁叶,巨型门环。大门扇上方的楼廓有暗道与城门外15米长的地道相通,可上可下,攻守齐备,进退自如。四座城门现仅存东、南两门,已修葺一新。东门顶为圆拱型,城门上的城楼采用“木廓结构”,由8根高6米、直径30厘米的木柱支撑,不用一根铁钉,青砖青瓦,红柱飞檐。城楼下另有“鲤鱼石”作标记,石上有鲤鱼图案。南门用较大的卡条石镶砌,门扇外用铁皮作保护层,在紧靠城门的内拱上留有一个长4米,宽3米的“箭洞”。南门以“芒鞋石”为标志,它是用一块鞋底状的黑色石头,镶在一块青石上。                                                

  城内街道共有4条,叫镇升、仁义、镇武、阳寿街,交叉分成12方阵,呈“井”字型布局。街道宽3米左右,路面全用鹅卵石镶嵌成金钱图案,线条粗犷,古雅别致,俗称“花街”。各条街道都有“子精楼”,也称“灯楼”,由众人推举的“灯头”轮流管理。“明富川城”社会与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为明末清初。城内,井巷交错、集市密布、居民成群。始设有衙署书院、寺祠庙庵、商铺客栈,文娱杂耍等功能设施,且具明清风格的政治文化、宗教祭祀的古建筑亦无所不全,其中最典型的有文武两庙和城隍庙、文昌阁、报恩寺、慈云寺、节孝祠、昭忠祠及养济院、坊表神楼与教谕署麦岭同知署、训导署等古代建筑。俗称“花街”的城池步道中,井形构造,卵石铺砌,图案秀美,棱圆相接,是堪称广西一绝的古城步道。                                                                               

  每年农历正月初十至十五为元宵节,不论贫富,凡是生男的都要往“子精楼”送一盏精心制作并有各式图文、写有新生儿名字的彩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即使生了女孩,也要往灯楼送一盏莲花灯。那段时间,各街的龙狮,便在每天入夜后周游各灯楼。届时龙狮荟萃,鞭炮震天,人们汇集看灯,笑语欢声,热闹异常。                                                               http://s16/mw690/004jtLoGty6I0cP4hFJef&690

                                                        

秀水状元村

       秀水,有相似于江南水乡风光景观,有令人神往的心动,有“宋元明清民居露天博物馆”之美称,被人认为“拥有世界最佳人居环境;具有华夏一流氏族风水;拥有岭南最佳水乡风光;具有广西一流田园风情“,自唐宋元明清五朝以来,这里竟出过一个状元和26个进士。今天的富川秀水瑶族”状元村“已被列为广西37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之一,并列为自治区近期培育的重点旅游区。              

凤溪村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凤溪村,距离富川县城15公里。那里山清水秀,彩云缭绕。全村上下,街道井然,门楼屋宇、神庙寺观、祠堂戏台、风雨桥等均出自明代。该村的文物古迹可以“六多”来形容。

  一是门楼多。该村按姓氏共分四坊,每坊各兴建有村头门楼、大舍门楼、大屋门楼、横街门楼。各大门楼内还有多个子门楼。门楼两侧都刻有对联,门楼上方的四方格中间,不是一幅生动的图画,就是“紫气东来”、“五谷丰登”等大字。                                                          二是祠堂多。该村共有盘、陈、蒋、岑、李、翟等6大姓,每姓均建有一座祠堂。            

  三是庵院寺观多。仅此一小村就有“江边寺>”、“中间寺”、“锁水庵”等4处。               

  四是庙宇多。“七星庙”、“封山庙”、“镇严庙”就建在村后的山坡上。                    

  五是桥梁亭阁多。风雨桥有“朝阳”、“福寿”、“青松”3座。另还有“石拱桥”、“凤姑桥”和“八角亭”、“清风阁”、“孝子牌坊”、“敬字亭”和“圣迹亭”等古建。                      

  六是古戏台多。古戏台与各姓的祠堂、寺、观、庙等建筑融为一体,形成古建筑群。据考证,富川瑶乡最早的戏剧班(即桂剧)就诞生在凤溪村。戏剧表演艺术更是源远流长,自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创建第一个戏剧班以来,至今不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