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借鉴费德门理念探究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2015-06-17 09:00:1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反思

借鉴费德门理念探究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庄凤虹 2015年3月29日

欣赏课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总是一个让很多美术教师都很困惑的课题类型,在这种美术课中很多美术教师都不能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无法在此种类型的课中有新的突破和提高。费得门欣赏程序”提出应结合绘画风格、背景、比较分析、尝试绘画等多种欣赏方法,教会学生一个欣赏程序。在具体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序地探究,完善各自的审美观点,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我们不妨借鉴美国费德门教授的欣赏程序来展开探究活动。

一、简单描述,你看到了什么

  描述“即用语言陈述被欣赏作品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 对具像作品,应指明作品表现了哪些东西,而对抽象作品,则应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和方向等。”这一点不需要运用美术基础,只是如实地表述眼睛所看见的内 容。它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叙述,引起学生对画面的注意,使学生开始进入画面,观察画面内容,并为下一个步骤作必要准备。通俗地说,就是“你看见了什么?”

《清明上河图》画家张择端的绘画作品。在欣赏这幅作品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

1.“这里描绘的是汴河两岸小镇的风光,小镇上有一排排的房子,房顶是什么形状的?

    2.这里有什么?在什么上面停泊着?船身有好看的花纹,都有哪些花纹?(线和点)船头尖尖的,非常的漂亮。

    3.横跨在汴河两岸的有一座木质拱桥,这座桥弯弯的像什么?

    4.这里有一条街道,街道上有什么?(人)街道两边有什么?

(房、子树)房顶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如果我们把街道也画成黑色会怎么样呢?

    5.这是什么啊?(牛车)这里又是什么?(轿子)轿子和牛车都是古代的交通工具,将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货车和出租车一样。

    6.这是一座高高的什么?楼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里面都画了许多条什么线?墙身和阶梯是用什么线表现出来的?这是城门,穿过城门会来到什么地方呢?

7.这里的人好多啊!你们快来看一看他们都在干什么?这里的人非常多,川流不息,人来人往。画面上的人物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争先恐后描述作品表现的内容:这是《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在这幅长卷上画家共画了8 5人,各种牲畜五六十匹,大小船只二十多条,房屋建筑三十多栋,张择端大师把这么多的人和物都画在了这幅长卷上,并且让人感到又清楚又有序,就像我们真的来到了汴京城。这样一幅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把自己看到的详细描述下来,画面的内容能够大体弄清,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学生描述的情况教师再进行系统小结,完成第一步曲。 

二、形式分析,合作探究 

形式分析“是指探讨一件作品的造型关系,包括各种形状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调处理、空间营造、构成原理的应用等。”也就是作者怎样把作品组织起来的,是将感性发展为理性的分析。这时欣赏的重点,也是难点。经过第一轮的描述,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在这个时候,恰当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分析,采用必答方法,让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见解。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由浅入深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

如《清明上河图》可如下设计: 这是一条什么河你是怎么看出来是河的?将设置好的问题,分给四个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分别让各组同学回答讨论的结果。根据各组分析的情况相对加取胜标志。同学们经过对作品形式语言的分析,就能弄明白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的,他们会真正懂得这些花纹就是用浅浅的黑色画出来的,中国的国画就是用墨来作画,以黑白色为主,深的地方是用浓墨画成的,浅的地方是用淡墨画成的。

这样,在同学们愉快的讨论中完成第二步曲。

    三、意义解释,推测作品含义

  意义解释是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主题、意义进行探讨,是美术欣赏的最高层次。它包括作品产生的时代和地域背景,作品和社会、文化、宗教、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作品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的影响,艺术家的生平和所属的艺术流派,以及美术家在作品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继续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要有明确分工,组长根据同学们的特长,给每个人以明确分工和任务,有的同学负责查出作者的代表作品,有的同学负责整理时代背景,讨论作品的主题,这样就能对作品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和理解。讨论完毕,让同学们回答讨论的结果。

《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反映了北宋年间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画面内容丰富,人物众多,以长卷形式来构图,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情绪振奋。孩子们通过欣赏教学,审美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第三步曲完成后,同学们就能对作品的意义和主题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四、价值判断,谈感受 

价值判断是运用前面学到的知识、概念为基础,对作品的优劣与价值作合理的判断,述其理由,也就是学生对所欣赏美术作品的总体看法。这种看法可以自由表达,很简单的表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独断的评价来概括和指导学生,应采取开放的、多元的评价引导学生对作品评价。

学生在评价《清明上河图》时,老师问:“画家给我们带来这么美的画,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学生就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不再迷信权威,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

这时教师千万不要忘了给积极发表自己看法的同学给与肯定,为他们的小组加取胜标志,愉快地完成第四步曲。 

  通过费德门理念分为: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四个步骤,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自始至终都处在兴奋的状态,不断探索、不断表达。教师主要起了引导作用,应把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有时小组长代替老师组织学习,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主人,将枯燥的知识愉快地接受。 学生的自主、探究都需要教师在课前作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无拘无束发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主人,将枯燥的知识愉快地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