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环岛游(19)儋州-千年古盐田

标签:
海南环岛游儋州千年古盐田旅游杂谈 |
分类: 皖苏两广赣琼 |
沿着儋州洋浦半岛的海岸线前行,一片银白沙滩与灰黑色盐槽交织的奇异景观闯入视野。
千年古盐田在潮起潮落间延展数里,1300多个砚台状的石槽星罗棋布,宛如大地书写的古老密码,诉说着海南先民与大海博弈共生的智慧史诗。



踏入盐田,脚下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火山岩。




这些由先民就地取材开凿的石槽,呈四方形或圆形,深约10厘米,边缘微微隆起,如同等待盛接时光的容器。
正午的阳光直射而下,海水在石槽中折射出细碎的金光,仿佛看见老盐工正戴着斗笠,用木耙轻轻搅动卤水:“晒盐得看老天爷脸色,潮位、风向、日照缺一不可。”他布满老茧的双手,动作轻柔而笃定,仿佛在呵护着延续千年的古老技艺。




按照古法制盐需经过引潮灌池、卤水蒸发、结晶收盐三道工序。每当涨潮,海水会顺着特制的沟渠流入盐池,经过日晒浓缩成高浓度卤水,再舀入石槽暴晒结晶。“我们祖辈就用这种‘日晒制盐法’,石槽吸了百年地气,晒出的盐自带一股鲜。”
盐田边,低矮的茅草棚下堆放着竹制盐耙、木桶等工具,棚外晾晒着刚采收的粗盐,白花花的晶体在阳光下闪烁。



穿行在盐槽之间,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片历经1200多年岁月冲刷的盐田,不仅是海南“活态”的文化遗产,更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歌——它用沉默的石槽与洁白的盐晶,向世人诉说着: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顺应天时、敬畏自然的古老哲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