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环岛游(4)海口-五公祠

标签:
海南环岛游海口五公祠旅游杂谈 |
分类: 皖苏两广赣琼 |
五公祠,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


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
、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先进连成一片,形成一组文物古迹群,人们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
因是为纪念唐、宋朝时期贬谪到海南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南宋四名臣李纲、李光赵鼎、胡铨而建的,故名五公祠,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系后人为纪念被贬谪来琼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而建。祠内陈列有苏东坡的诗词、碑刻等珍贵文物。书院几经变迁,至明初毁废,但遗迹尚存。




五公祠为该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二层木质结构、单式斗拱的红楼人称“海南第一楼”。该楼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由清朝雷琼道台朱采主持修建,是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琼的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和胡铨五位历史名臣而建的,由于人们景仰先贤“五公”而得名。



为海南岛的文化教育、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海南人民历代建祠祭祀他们。


五公祠正门悬挂“五公祠”的金字匾额,楼上挂有“海南第一楼”,落款署:“光绪十五年嘉兴朱采”,楼内大厅挂“安国危身”横匾。楼下供奉五公神位和展出五公史迹。
楼正前方及两侧,竖立着这五位历史名臣的大雕像,个个栩栩如生,它们经历了海南的沧桑和见证了海南的变迁。
李德裕,
李纲,
李光,
赵鼎,
胡铨,
学圃堂和西斋,朱采当时增建学圃堂和五公精舍的目的在于兴办学堂,讲学明道,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五公祠各个古迹既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