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皖南(15)伍子胥过昭关,昭关景区

标签:
皖美皖南含山县伍子胥过昭关旅游杂谈 |
分类: 皖苏两广赣琼 |
我们直接前往含山县的伍子胥过昭关之地,昭关景区。一路上路况不错,没费多少周折我们找到了昭关景区。

昭关风景区位于含山县城北7.5公里处,东有马山、西有城山,整个山脉呈东西走向,形成一道天然屏障。由于昭关两峰对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真正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典型关隘,所以自古以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含山县的昭关景区据说是当年伍子胥过的昭关遗址,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古迹了,就是新建的一座城门外加一些摆设雕像什么的。
在这里,古昭关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古战场,更主要的是这里曾演绎了一场流传百世的“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
网络资料:
春秋时,昭关是楚国和吴国的交界口,关的北面是楚国,关的南面是吴国,古有“吴头楚尾”之称。楚平五七年(公元前522年),楚人伍子胥的父兄因蒙受谗言而被杀,楚王害怕伍子胥报仇,欲斩草除根,于是下令官兵在楚国内四处通辑悬赏捉拿伍子胥。伍子胥为了报父兄之仇,只得北楚奔吴,逃之昭关,当伍子胥一路艰辛,逃到昭关时,发现关口上方悬挂着自己的画像,并且还有重兵把守,无法一时逃过此关。由于报仇心切,内心万分焦急,一夜之间急白须发。在这种情况下,他干脆将计就计,把自己乔装打扮成民间老者,在皇甫讷的帮助下才得以蒙混过关。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十万吴兵攻破楚都。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挖开楚平王的墓穴,用鞭子狠狠地抽打楚平王的尸体,以报深仇。成语“日暮途穷”、“倒行逆施”即源于此。
人们被他为父兄报仇的勇敢精神所感动,故在昭关设祠(伍相祠)以示纪念。
据《含山县志》记载,伍相祠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和州州守郭继芳重修,万历三十三年扩建。当时的祠为明三暗五的砖瓦青石结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气势不凡,遗憾是古迹毁于战火。
现在,看到的伍相祠是1993年重修而成,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五开间的仿古建筑。
高高的圈门上方“昭关”,门洞上方“雄居吴楚”。
祠内的伍子胥塑像高4.2米,
历史上对伍子胥评价较高,“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故事,更是世代相传,家喻户晓。昭关风景区也由此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古昭关仿古一条是依照古昭关景区规划按徽派建筑风格设计建设,粉墙黛瓦,酒肆茶室分布其间。
古昭景区主要围绕“一关一街、二园十景”进行建设,一关即古昭关,一街即明清一条街;二园即嵊山公园和马山公园,十景即“跑马寺、嵊山寺、弓驽沟、弓石台、碑廊、观日亭、石壁、马踏泉、峰火台、鸣鼓楼”。













参观完昭关风景区,我们直接前往王安石游历之地,去游览褒禅山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