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赣游(64)赣州的灶儿巷

标签:
闽赣游赣州灶儿巷旅游杂谈 |
分类: 江山如画 |
从郁孤台去灶儿巷其实不远,只是道路不熟悉用导航费了些时间。
沿着田螺岭小巷走,巷道两端地势低,成斜坡状,这里明清时曾设为赣州邮舍,是古代传递官府文书的人或马匹住宿、休息、办公之所,是城市里的驿站。
这是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赣派的建筑,许多的民居都保留着江南宋城的古韵,走在鹅卵石铺成的田螺岭古巷间似乎在感受着一场历史的穿越。现在这里是民居,这里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讲习所。
站在西津路,北侧是街对面是福音堂教堂,那是典型的欧式建筑,肃穆而庄重。
在西津路北,有个广东会馆,岭南建筑风格,门栏全青石构造,周边山墙圆拱起伏全砌青砖,封火墙栋到顶,墙顶装饰琉璃陶脊,屋面为琉璃瓦盖面。
阳明书院紧挨着广东会馆,这是集藏书售书、学术研讨、国学传授、阳明生平介绍、古琴教育、古玩鉴赏、书画作品和文房用品展示推介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




灶儿巷位于城区东部,是宋赣州阴街的东段全长227米,巷子中有赣南客家建筑、赣中天井式建筑、徽州建筑、西洋式建筑。
灶儿巷是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一个典型代表,明代称作姜家巷。清初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而衙役统一穿的服装是黑色服装,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叫做“皂儿巷”,久而久之谐音就变成了“灶儿巷”。
仔细看下这是巷头,叫“灶儿巷”,连着大马路。这是巷尾,叫“皂儿巷”连着老马路。
灶儿巷呈S型北向南走向,朝南走可以到达赣州古城墙的建春门。
这是一处古建筑,原是“保安水龙总局”所在地。古时这里有许多木制建筑,经常发生火灾,商人为自保防火,就成立了一只民间消防队叫“保安水务总局”。这块匾一直保存至今,但是早已改头换面,成了赣州市章贡区第二保育院。
这家董府原来是个钱庄,在灶儿巷中具代表性的建筑,曾因年久失修快要倒塌时,被另一位董姓居民买下按原貌修复。现已把它作为餐馆使用,并以经营赣南风味菜为主。
灶儿巷显得有些冷清。偶儿有人路过,时儿几辆电动车急驰而过。
许多建筑已破破烂烂了,从墙上的告示就知道将来定会再改造升级。
其实,皂儿巷的南头还有一片旧建筑,也是赣州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