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赣游(59)于都的长征第一渡

标签:
闽赣游长征第一渡于都旅游杂谈 |
分类: 江山如画 |
我们从瑞金来到于都县城,去参观长征第一渡。
于都的于都河,这条河流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不朽的声名。
这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中国革命的摇篮,70多年前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万里长征在此渡过了第一条河,被称为“于都长征第一渡”。
在于都河的旁边有一个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以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此出发为背景,是一处集爱国主义教育、观光游览、缅怀伟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纪念园。
纪念园由游客服务中心、小广场与主题雕塑、集结广场、纪念广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等部分组成。
纪念碑,
底座宽大厚实,象征中央红军出征脚步坚实有力、一往无前、充满希望之意。底座周围有众多的浮雕表现着送子参军、红军长征的故事。
碑座左边为陆定一手书的《长征歌》“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右边为叶剑英写的诗“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中央红军长征的曲折路线,
于都是长征的出发地之一,于都河是中央红军长征首先渡过的第一条大河。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由于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重兵“围剿”,中央红军在根据地内英勇苦战仍然没有打破敌人的“围剿”,根据地日益缩小,红军被迫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已经全部集中在江西南部于都附近时,长征的命令才发下来。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10月16日至19日傍晚,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中央政府所属机关和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分别在于都城东门等8个渡口渡于都河。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便搭浮桥,摆渡船,共有8万7千人渡过了于都河。
中革军委、红军总部、中央直属机关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就是从这个县城东门渡口渡过于都河的。由此,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路,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启了祖国的新篇章。
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模型也落户在这里,将于都与长征精神、航天科技紧密结合在一起。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位于纪念园的最东侧,
纪念馆以长征前夕中央红军在于都主要活动以及中央红军长征历程为主线,陈列采用文字、图表、照片、沙盘、油画、实物、模型及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实事求是地展现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集结于都,开始长征的历史,再现中国革命大转折及苏区人民支援红军的历史场景。











第一部分: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向赣南闽西进军,实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创立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
第二部分: 1933年蒋介石亲自指挥50万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由瑞金出发,向集结地于都开进,中央红军从于都渡河,开始长征。
第三部分:中央红军告别苏区,突破四道封锁线后,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伟大长征,打开了革命战争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第四部分:长征胜利是无数红军将士流血牺牲换来的。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凝聚的长征精神,在亿万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丰碑。










抚今追昔,长征正是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