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打卡京城(32)郭沫若故居

标签:
杂谈北京郭沫若故居纪念馆生平及成就展 |
分类: 江山如画 |
千竿胡同郭沫若故居门前的影壁,
郭沫若故居,现为郭沫若纪念馆,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东临什刹海,南望北海公园静心斋。大门坐西朝东,门头匾额“郭沫若故居”为邓颖超1982年9月题写。



进入院子就看见:心有灵犀的“妈妈树”,故居里面一共有十棵银杏树,郭沫若对银杏树非常喜爱,称它为“
中国的国树”。
郭沫若全身铜像,
郭沫若的诗里:“百花齐放百鸟鸣,贵在推陈善出新。看罢牡丹看秋菊,四时佳气永如春。”
四合院,

二门内的五间北房为其工作室和会客厅,东耳房是卧室,东西厢房各3间。

四周回廊环抱,有封闭式走廊通往后院。

故居里陈列展厅:郭沫若先生自“五四”运动以来,一直活跃在我国文化科学战线上,他不仅在文学、艺术、史学、古文字学方面成就非凡,而且还是一位富有感召力的社会活动家。生平展是通过郭老的手稿、著作、历史图片与其它展品,介绍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在诗歌、戏剧、文艺理论、古文字与古代社会研究以及书法艺术等不同领域中的成就,介绍了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阶段中的历史功绩,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在科学文化教育战线及国际交往、和平运动等方面的不朽贡献。
第一展厅(东厢房),展出郭沫若少年时代、创造十年和他北伐时期的一些故事。
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郭沫若秘密撤退到上海



第二展厅,展柜里面是郭沫若在日本流亡的时候很多手稿,期间写作的一些作品、翻译的一些著作。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郭沫若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这些朋友包括国民党的一些高层,包括郁达夫等人秘密回到国内投入到抗战洪流中。
1944年,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这样一篇名文,总结明末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在
延安
客厅,
正房门前的两棵西府海棠春季绽放时满树银花,美丽异常。
正房门头悬挂成仿吾题写的“郭沫若故居”匾额。
办公室东边的小门通向卧室,这是东耳房,郭沫若的卧室。
在通往后罩房的走廊壁上,是由郭老题写匾额的“故宫博物院”“保卫和平”“荣宝斋”“
中国书店”“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中国银行”“ 北海公园”“ 中山公园”的照片。




从正房西侧的耳房可以进入由后罩房以及东西暖廊组成的里院。后罩房是女主人于立群居住生活的地方,正中是会客厅,被孩子们称为“妈妈房”。



另外还有一东跨院,故居里保存了郭沫若的大量手稿、图书等珍贵文物资料,可惜因为疫情已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