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打卡京城(14)天坛的斋宫及其他

标签:
杂谈北京天坛公园斋宫北京五大坛 |
分类: 江山如画 |
我们是从南向北,这样完全沿着皇帝每年冬至的天坛祭天的路线走完!然后我们又开始游玩天坛祭天的路线周边的景点,斋宫、双环万寿亭、宰牲亭、七星石。
远远看到斋宫的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长长的道路和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精神百倍。
斋宫,一个别有洞天的宁静之地。来到天坛,人们马上会想到祈年殿,圜丘,回音壁,但在天坛的西南角还座落一处斋宫,这里别有洞天,故事神秘动人!
斋宫外围有一条河,是明永乐皇帝建造天坛时,天坛还算在城外,为了保护皇帝在天坛的安全,便在斋宫内外修了两道御河。
在门口预约并刷身份证后就可以进入了。走进斋宫,感到这里虽不及紫禁城金碧辉煌,但也幽雅清静。斋宫实际就是一座小皇宫。这里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按照明清两代帝王的典制规定,皇帝需在祭天的前三日来斋宫斋戒,不沾荤腥葱蒜,不饮酒,不娱乐,不理刑事,不吊祭,不近女人,多洗澡,名为“斋戒”,又称“致斋”。
斋宫位于位于西天门内南侧,坐西朝东,平面为方形。宫墙两层,白玉外层叫砖城,内层宫墙叫紫墙。围墙、宫门、角门、白玉石桥一整套的紫禁城的装配。
回廊外面有深池环绕,整个斋宫层层设防。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道御沟围护。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是中国古代祭祀斋戒建筑的代表作。

走进两道宫门后,迎面就是斋宫的五间正殿,殿座全是汉白玉石基

无梁殿即斋宫正殿,屋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檐下斗拱都是琉璃烧制而成,具有很好的防火作用。殿的匾额为“敬天”。


“敬天”一词表示皇帝对天神无比的尊敬,据说这种绿瓦表示皇帝在此不敢妄自尊大,而只可对天称臣。

殿前是个宽畅的月台,两边各建石亭一个,北为“斋戒铜人亭”南为“时辰亭”据史料记载,皇帝斋戒期间,亭内设方几一张,罩黄云缎桌衣,上面设一尺五寸高铜人像一尊,铜人双手恭俸筒牌一枚,上刻“斋戒”两字,目的是要使皇帝“触目惊心,挌恭莞懈”,这尊铜像据说是仿唐太宗李世民的著名宰相魏征而制,上祭时间到,铜像立即撤去。


钟楼,是乾隆时修建的。内悬挂着明朝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铜钟。皇帝祭天的时候,从起驾出斋宫就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坛台时,钟声即止,大祭礼毕,钟声再起。


大殿里正在进行天坛及【走进斋宫】的展览,还有斋宫历史展览,记录了斋宫的前生今世,并有多件珍贵文物,内容非常丰富,有时间可以慢慢欣赏。










无梁殿后面过了月亮门,院中左右各有廊瓦房,院中间有个垂花门,过了这个门就是皇帝寝宫了。
以前去天坛游玩,往往都是看祈年殿、回音壁、圜丘,但只有走进斋宫,才能收获那种天人合一,身心澄净的精神感受,才能虔诚感受人与自然融合的那份神圣、悠远。
双环万寿亭,造型很奇特,由两座重檐圆亭子组合而成,端庄均称;亭子上铺孔雀兰琉璃瓦,色彩清欣明快。据说亭子原来建在中南海,据传是清代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乾隆为其母庆祝50五十大寿而建。亭子平面为一寿桃,有“和合、吉祥、


方胜亭与双环亭互相对映,套环、套方,寓意吉祥、圆满。双环亭、扇形亭、方胜亭由造型各异的亭子组成了一个小景区。


方胜亭位于双环亭附近,由两个方亭套合成一体,立意新颖,亭子的两侧也有画廊相连。



七星石,七星石是明嘉靖年间的镇石,传说明代建都北京时明成祖朱棣想寻找一祭天场所。
从天坛的北门离开了,结束这次历时3个多小时。
相比之后几天去过的景点,我更喜欢天坛公园,这里坛域宽广,气势宏大,建筑集中,树木郁郁葱葱,主体建筑周围密植松柏,使中心祭坛苍翠环绕,让人感到庄重、肃穆、宁静、纯洁。如果不是疫情影响,出行不方便,不能想走就走,于是决定有时间重新游一游「北京五大坛」!但是还是要再来天坛游一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