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皖南桐城龙眠山文和园父子宰杂谈 |
分类: 皖苏两广赣琼 |
出来桐城,一路上春光灿烂,更增加我们对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墓”满怀敬意和向往。
龙眠山为大别山东部余脉,山势自西北向东南逶迤而来。龙眠河绕山而行。龙眠山景区位于市区北面,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兼而有之,各具特色。
一个天然的,比较漂亮的原始古朴的山区的生态的文化景区,体验自然的美好。

公路沿着桐城龙眠山山路盘旋而上,龙眠山沿龙眠河溯流而上,叠翠积绿的龙眠山便揽襟人怀。
苍峰、翠谷、清流,春光无限,令人目不暇接。
龙眠山擅江北之秀,不仅在于风光优美,更在于历史名人隐居于此,辟有各种山庄。
龙眠的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丰厚的积淀交相辉映,构成龙眠山独特的胜迹景致。
张英、张廷玉父子墓皆位于桐城西北十五里的龙眠山下,龙眠河环流其旁,山环水绕。
过龙眠河小桥,



采茶的人们,
石阶由条石清雕细刻而成,有着特别的质地和坚韧,铺砌在山坳中,浑然天成。



张廷玉墓园就这样静静卧置于龙眠山腰,围墙黑白分明、高低错落。桃李盛开,大地充满生机。
文和园(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墓”)在近年来,清代历史电视剧中典籍“父子宰相”形象、地位和影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需要购买门票。
张廷玉墓背山面水,跨过龙眠河蜿蜒的清波,沿着石阶向山林深处攀援,两旁是翠竹和茶林,葱茏葳蕤。
墓园门前左右各置一块石碑,分别是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


张廷玉墓,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园山门内凹,上悬横匾“文和园”;

随形就势,在茂林翠竹间,神道向前延伸;
地势再高,二门横匾题:张氏享堂;
张氏享堂前设照壁,上嵌雍正御书“ 赞猷硕辅”石匾。


“调梅良弼”石匾,这是雍正七年雍正皇帝赐给张廷玉的手迹;
照壁之后是享殿,面阔三间,前有廊道。享堂正中板壁上悬张廷玉容像,上款题:清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三等伯、文和公张廷玉。


张英、张廷玉父子,是桐城乃至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张英是康熙六年考中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四十七年卒于任上,谥号文端。


张廷玉是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入职南书房。雍正继位后,历任礼部、首席军机大臣等职。乾隆皇帝继位后,张廷玉逐渐失去信任,致仕归乡。乾隆二十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
张廷玉神道前,原有御制牌坊,已倒塌。如今牌坊残件在享堂两侧的廊庑里展出。透过青灰的石质,依然感受到曾经的精致和华美。碑文残件。
继续向上攀登,依然是逶迤的石阶路,回首望去,享堂依偎在山腰。
张廷玉墓呈现在眼前,依山就势,枕山面河,气势开阔。
十余道拜台弧形展开,逐级而上。
墓道两侧是御祭碑、龟趺基座、龙头云气碑首、“天恩谕祭”碑、石狮;
卧羊、石虎、石马、武官、文官;
最高处是墓茔封土所在,墓冢前有石五供、供桌;
墓碑上似乎已空无一字。。。
地杰人灵啊,好山好水孕育张氏一门豪杰。
我们在返程的路上来到了双溪草堂,




导航指示是张英墓地。
双溪草堂,我们在一条小路上停下,看到落寂的孤零零的张英墓靠在路边。
墓碑对面的一片荒草萋萋的土地,是张宰相当年办的书院遗址。
张英夫妇的合葬墓位于地势更低的龙眠山脚下,龙眠河边,一条公路从旁边经过,交通的便捷使得张英墓遭受劫难,在特殊的年代两次被炸开,地面除了一座文保碑标明地址,别无长物。
不管历史怎样汹涌澎湃,哲人的思想不灭的睿智之光,也自会静静地散发余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