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淮安(10)淮安的河下千年古镇

标签:
淮安河下古镇进士之乡江淮风格历史名人杂谈 |
分类: 皖苏两广赣琼 |
来到河下镇,首先看到一座四柱三门冲天石坊,坊额刻着“河下古镇”四个大字,由前民进中央主席许嘉潞先生题写。
坊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杏林泰斗文学宗师十二翰林三鼎甲;巾帼英雄须眉名将千秋青史几干城。
https://n1-q.mafengwo.net/s18/M00/CC/A4/CoUBYGDVnFWAFLEnAAIEeXvgYbk529.jpg?imageView2/2/w/680/q/90淮安的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
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https://p1-q.mafengwo.net/s18/M00/CC/9D/CoUBYGDVnFGAeAVGAAGWFpI8tLc673.jpg?imageView2/2/w/680/q/90

河下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在淮安城北河下与淮河相接,以利于向北方运送军队和粮草。公元605年,隋炀帝又开凿了大运河,沟通江淮的水路交通。周世宗伐南唐以后,即于此建满浦关以通水路。后又建坝筑闸,更将闸改为坝。宋隆兴中,魏胜与金人打仗,即由此调兵运粮。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抗。在元朝时,山阳县儒学就建在河下,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才迁入县城。清代朝廷特派盐运使驻于淮安河下,主管盐政,并分巡各盐场。沿海各地所产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各地销售。河下为淮安重要的商埠。
https://p1-q.mafengwo.net/s18/M00/CC/9B/CoUBYGDVnFCAFk4bAAGx6RLufPQ482.jpg?imageView2/2/w/680/q/90
https://n1-q.mafengwo.net/s18/M00/CC/9C/CoUBYGDVnFGAdQG-AAG0vf9QHNM435.jpg?imageView2/2/w/680/q/90古街很窄,或许这也是商业味道不浓的缘故。
古街入口,还有些店铺做些地方特色的茶馓、酱菜、小吃等,但越往里越稀少。
古街里居住着好些当地人,狭小的街道和屋子,想这些古街市民中有的应是世代传居于址,那扎纸艺人、那老字号酱店、药房则是应证。
街尾也有几家店面,还有家土灶台饭店。。。河下古镇,一座千年历史尘封的街区!
脚下的石板穿梭在数百年的历史,江淮风格的青墙黑瓦爬满了岁月的痕迹!河下,感受的是历史岁月感,留恋的是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