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寿县(10)寿县,八公山上的故事多
标签:
杂谈八公山故事时苗留犊草木皆兵 |
分类: 皖苏两广赣琼 |
八公山,山虽不高故事不少!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八公升仙的故事和淮南王刘安有关。
http://b1-q.mafengwo.net/s17/M00/43/D7/CoUBXl96-w2AWIryAAcftAHvRoI020.jpg?imageMogr2/thumbnail/1360x/strip/quality/90不知道八公山在哪儿的大有人在,但知道成语:
人心不足蛇吞相(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人却更多。。。八公山其实早已名扬四海!
八公山,十一个山头相连,主峰四顶山海拔还不足170米。坐落在安徽寿县北面,离寿县北城门约有1公里的路,现在已开辟为八公山森林公园。
八公山的牌坊,


景区关于八公山的介绍,


上山有一条修得不错的水泥路,车子可以开到山顶。 走在八公山的山路上 ,迎来的是八公山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一、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寿县一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时期,这里就发生了一场让后人念念不忘的战争。
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八年,也就是383年,离现在已有1600多年了,前秦的军队在苻坚的率领下,前来攻打晋军,两军一场混战。苻坚的兵马大败,退守寿县(那时叫寿阳)。
一日,苻坚带着弟弟苻融登上寿县城墙上观察敌情,但见城外的晋军阵容整齐,士气高昂,苻坚不免心惊胆寒。再向远处的八公山望去,只见影影绰踔,漫山遍野似有无数兵马,苻坚倒吸一口凉气,对身边的弟弟说:谁说晋军兵少,你看那山上埋伏着多少人马,都是劲敌啊。苻坚是吓得晕头转向,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成了军队。。。
可怜的苻坚不但大败而逃,还留下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笑谈。秦晋淝水之战的壁画,立着的雕像应是晋军大将谢玄。

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八公仙境,
话说西汉时,寿县这里归淮南王刘安所辖。此人不仅喜欢著书立说,研究学问,还好养生,最大的心愿是升天成仙。在他招揽的众多学士中有八个人最为他器重,被称为八公。刘安让他们在山上潜心搞科研,项目是长生不老之术。
据说这八公还真有点道号,真就弄出了成仙的药,刘安和八公吃了这药,顿觉悠悠乎,飘飘然。竟告别人间,直飞仙宫去了。。。
主人走了,养的鸡狗没人喂了。俗话说饥不择食,这鸡狗把主人留在药碗里的药也吃得干干净净,一不留神,居然也都上天成了仙鸡仙狗。
于是就有了一个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故事有东晋人葛洪写的<<神仙传>>为证!
八公山上的升仙台,
在升仙台遥望四顶山,
三、人心不足蛇吞象
见景区介绍:传说从前有个蟒蛇精违犯天条,玉皇大帝命雷公轰击它。蟒蛇精无处藏身,现出原形,化作小蛇蜷缩于尘土中。适逢穷秀才梅生郊游途中发现,将小蛇救起,带回家中喂养。春去夏来,小蛇逐渐长大,生活日益艰难放回山上。



一日在大街上闲逛,见众人围观皇榜。原来是皇太后身染重病,御医医治无效。榜告天下,有能治好皇太后病症者,可做京官。梅生暗想,我如有灵丹妙药治好皇太后的病,即可一步登天。不知不觉走出北门,来到郊外北山丛林中,突然狂风大作,一条巨蟒出现在眼前,梅生大惊,大蟒口吐人言:“梅相公别怕,你从前救过我的命,今天我将报答。”梅生记起自己曾救过一条小蛇,便说:“区区小事,何云报答!”蟒蛇道:“当今皇天太后病,你从我腹中割下一块心肝,即可治好太后的病。”梅生犹豫,蟒蛇道:“但割无妨”。梅生即手持得刀钻入大蟒腹中割下一块心肝离去。
梅生进京治好太后的病,皇帝大悦,封梅生为宰相,放假三月回乡祭祖,耀武扬威。他转而想,荣华富贵皆过眼烟云,何不再向蟒蛇割一块心肝,以备日后自用,永保长生。次日梅生进入北山丛林寻得大蟒。大蟒此时已识破梅生乃领心不足之辈,念其曾救过自己的命,只得忍痛让其再割一刀。梅生钻进蛇腹,意欲割下大蟒全部心肝。大蟒疼痛难忍,混身抽搐,用力把口一闭,梅生终于葬身蛇腹。
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象)的由来。后来以讹传讹的把丞相的相,变成了大象的象的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雕塑,

四、时苗留犊,两袖清风
景区介绍:东汉末年,河北巨鹿人时苗来寿县做县令,他一不骑马,二不坐轿。而是套上自家的一头黄牛,拉着车来上任。在任期间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
后因不满曹操在朝廷专权,便辞官还乡,临走时把那头黄牛生的小牛犊留下。对人讲:这小牛犊吃的是寿县的草,喝的是淮河的水,应当属于寿县百姓。最后两袖清风、挂印而去。


寿县百姓为纪念这位廉洁公道的县令,把小牛饮水的池塘命名为留犊池,小牛出生地叫留犊坊。到了明代,还有人在留犊池旁建起时公祠,怀念时苗。
时苗留犊雕塑。
五、 泰山奶奶巧占四顶山.(见景区介绍)
很久以前,九华老爷路过四顶山。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是块风水宝地,便想在此建造庙宇。于是在地上先插上一把宝剑,作为标记。他前脚走,泰山奶奶后脚到。云游四方的她也看中了这里,准备立下标记时却发现了九华老爷的剑,她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把一只绣鞋埋在了剑下。
数日后两位仙人都来到四顶山,为了谁在此山建造庙宇争执不下,到了动武的地步,这下惊动了山神。赶紧出来劝阻,山神说二位大仙为此争吵打斗,有失体统,影响多不好,你们谁先立了标记可由谁来建庙如何?
两位大仙都点头赞同,九华老爷说:是我先立的标记,有剑为证,泰山奶奶不慌不忙,告诉山神:我早在九华来之前就埋了一只绣鞋,不信挖出看看。果然在九华剑下有一只绣鞋。九华老爷明知其中有假,但也不好说什么,便一走了之!

九华老爷气得连剑也忘了拿,至今还插在八公山上,剑下还有泰山奶奶的绣鞋。
泰山奶奶的行宫,
四顶山上有一座庙宇,叫碧霞祠,又叫帝母宫。是泰山奶奶在沿淮一带最大的行宫,早在东汉时就有建宫的记载。
四顶山上,站在四顶山上俯瞰八公山,


鼓楼与塔,

八公山,山虽不高故事真正不少!
前一篇:皖*寿县(9)寿县,八公山
后一篇:皖*寿县(11)八公山下的刘安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