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画·渝(4)渣滓洞,不能忘记的那段历史

标签:
旅游重庆《红岩》渣滓洞瞻仰革命先烈杂谈 |
分类: 江山如画 |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看着《红岩》、听着《红岩》的故事长大了,来重庆,一定要去参观渣滓洞和白公馆,缅怀那段历史。
今天我们的计划是重庆红色旅游,一早出发,先瞻仰革命先烈,去渣滓洞和白宫馆。
重庆市沙坪坝区渣滓洞凌云路歌乐山烈士陵园附近的交通方便,乘215、221路等公交车在烈士墓站下车可达。
坐车坐了许久才到,由于渣滓洞和白公馆都在半山上,游客多,造成景区周围大面积堵车,感觉这里是这几天游览人最多的地方了。
穿过停车场,来到渣滓洞景区大门,简易的大门顶上竖着白底黑字的“渣滓洞”三个大字。
这是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是免费景点,游客很多。
渣滓洞,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一九三九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了煤窑及矿工住房,改设为集中营。是国民党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它的全名是“渣滓洞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就位于歌乐山下。
沿着山腰进了大门,路边石头垒彻茅草盖顶的简易小岗楼。
几座青瓦房就是渣滓洞,墙壁为黑灰色,看上去真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
渣滓洞三面环山,一面邻沟,地形隐蔽,四周布满了电网,戒备森严。
这里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成了秘密监狱,专门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者,许多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事迹便发生在这里。
渣滓洞集中营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一楼一底的男牢十六间,女牢二间。
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
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几座,还有机枪阵地,显示着守卫森严的一面。
罗世文、江竹筠、李青林等先后囚禁在这里。许多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事迹便发生在此。
江竹筠,也就是我们都熟知的“江姐”。从小就读过《红岩》小说,对于江姐、许云峰、华子良等英雄形象至今仍记忆犹新。
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纵火焚烧了渣滓洞,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200多名革命先烈不幸牺牲。
请永远都不要忘记这些为了建设新中国流血牺牲的烈士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