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口罩去旅行·川(3)阆中古城

标签:
旅游阆中古城历史文化名城民宿张飞庙杂谈 |
分类: 川藏滇黔 |
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一路前往阆中古城,全程高速,就是车太多了,跑了10个多小时,事故多,常常堵车。。。车动不了!同志们,路上零食一定要带足。
到达阆中古城已经是晚上10:30左右。我们提前在网上订的花间堂阆苑,离状元坊只有几分钟的路,官网订房是不需要交押金的,确定我肯定入住后,把详细的路线图发给了我。很好找,就在马路边。
早上不紧不慢起床,舍不得告别啊!


花间堂的早餐有些一般,不够精致,不过可以现做米粉或米线。

阆中市,位于四川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阆中古城位于阆中市城区南侧,是阆中的历史城区,也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而非古镇)。阆中古城和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春节文化的发源地,中国AAAAA风景旅游区。




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汉唐时期,阆中是我国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





蜀汉史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之久,并于伐吴前夕在阆中被刺身亡;

南宋抗金名将张宪为岳飞女婿,出生于锦屏山麓张家湾;张飞与张宪,并称"二张",一为"武圣"之弟,一为"武穆"女婿,一个生于阆中,一个死于阆中,都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驰骋无敌,最后都因意外原因被杀,是两个重量级的悲剧人物;


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85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为四川省直辖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阆中市被联合国地名研究机构正式命名为"世界千年古县"。在"2009全球旅游度假论坛"上阆中被联合国挚友理事会和国际旅游营销协会授予"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荣誉称号。2010年阆中再次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天造地设,风景优美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苏轼曾赞道"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陆游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的佳句。阆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韵味横溢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灿若群星的众多文物遗迹,构成了阆中古城在发展旅游中的独特优势。"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苏园韵,川渝灵性巴阆风。"这幅对联完整地概括了阆中古城的特点和历史风韵。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居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今天的任务就是把阆中古城联票景点都逛完,一张票可以用两天,但每个景点只能进一次,六十岁以上半价,如果你看三个以上景点,还是联票合适。
我们的路线是:张飞庙-中天楼-川北道署、县衙门-贡院-文庙-风水馆-华光楼等等景点。


因为是疫情的影响,古城的人明显不多。

顺着道路漫步前往阆中古城。古城周围,这里有着原滋原味的民宿,有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在古城的主街之外,几乎看不到商业气息的熏染,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古城居民照旧过着他们原来的生活。


他们没有把游客当成摇钱树或者不速之客,而是当成了远道而来的客人。在这里,一切都很惬意悠闲,很适合短期假日旅行,更难得的是, 阆中古城是中国少有的不收门票的古城。



这是古城的古城门,阆中还基本完整地保留着明代的城池。城墙四面环护,东、西、南、北各有城门一道。后来城墙和城门陆续被拆毁,如今的城门楼是近几年复建的。

入西门后是西街,走不远,是阆中中学,这一带,在明清时期是政府衙门所在地,有保宁府衙、阆中县衙,以及保宁府文庙和阆中城隍庙等。随着岁月变迁,保宁府衙和文庙成了阆中中学。



走到西街中段,来到了“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


汉桓侯祠可能是疫情期间,需要卫生消毒。准备工作一直到9:30
我们来的时间还早,所以先去游玩其他的地方,最后再来参观汉桓侯祠。
从张飞庙继续向东不远,来到中天楼。中天楼又名四牌楼,是整个古城的中心点及地标性建筑,是阆苑十二楼之一。


阆中古城以它为轴心成“天心十道”向东、南、西、北四面辐射开来,登临此楼可以俯瞰 阆中 古城全貌及街道的布局。
中天楼最神奇的是,每个逛古城的游客可以从这座楼下穿过,仰头一望,有几个燕子窝,还有一个八卦图,此处风水不错,有点意思。
从中天楼转向北,沿北街走到头,来到了阆中状元坊,


因为在《太初历》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落下闳(hóng)是阆中人,所以阆中也被官方认定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贡院,
贡院是科举时代给皇帝选拔和输送人才的场所,在清朝初年阆中曾作
四川省会长达20余年,所以此处有清代四川贡院。现在全国保存下来的贡院只有两处,而阆中贡院被誉为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科举博物馆!走进贡院就能够了解我国古代科举建筑和古代教育制度。

文庙
文庙即孔庙,是民间供奉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及地方官学传授儒学的学府,也称学宫。 阆中县文庙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迁于此处,后屡有损毁,基址、照壁和大成殿幸存。具有阆中地域特色,是崇仰和传承儒家文化的圣殿。
川北道署,
阆中自古为川北重镇,历来就是整个川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它是设于省之下、立于府之上的派出机构,是阆中政治地位和历史文化最集中的体现,现今保留下来的仅有两三处,而阆中便是其中一处!走进川北道署可以了解到古代的官衙文化,道台制度的建置沿革!



状元街并不长,过了武庙街十字路口,这条街道就称为南街。除了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这条街上还有不少民居大院。
这是侯家大院,原来清代一位知县大人的府第,被一位姓侯的主人买下,然后打造成了一家民俗酒店。



像这类民居比比皆是,有的被改造成客栈,有的建成了博物馆。







秦家大院,始建于清初,清代后期从甘肃天水迁徙到阆中的秦氏先祖从王氏手中买来。

民国时期,大院曾做过县电报局,称“秦家电报局”。1935年红军曾在此设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建国后为保宁镇政府办公地,现为阆中市重点保护民居。秦家大院的陈列室中展出了红四方面军在阆中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实物。


南街上这个朱漆大门、檐牙高筑的奇特建筑是民族小学的大门。原址为明代“按察分司”,按察司是职掌振扬风纪、澄清吏治、点录及复审囚犯等检察机构,明初全国有四五十个按察分司,四川有三个。民族小学始建于1923年,由阆中回民中有识之士冶习之、马滕九等人创办,最初取名“私立清真小学”,1951年改为“阆中民族小学校”。


经过南街上的“火神楼”,它是古代用于祭祀火神的场所,是阆中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两层过街式楼阁。二楼上有威武火神雕塑、火神起源及传说彩画等。因阆中古城都是木制结构的建筑,民间便有祈求长年平安、免除火灾和其他劫难的习俗。


南街走到头是阆中古城的南门楼,明代称锦屏门,清代称延禧门。不过这是2010年,阆中复建的,还复建了一段城墙。站在南门城楼上,嘉陵江对岸的锦屏和南津关古镇等景色尽收眼底。







从南街拐向东,进入下新街,这条街紧靠嘉陵江码头,南来北往的客商都要在此歇息和转运货物,是明清以来最繁华的街区之一。


这条街上有杜家客栈和水码头客栈,都是阆中有名的民居古院落。


阆中古城特产,














穿行在这些古巷道中,可以细细品味杜甫、吴道子、李元婴和落下闳所赋予这座城市的诗词和内涵,还有迎面扑来的,张飞牛肉和保宁醋的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