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口罩去旅行·川(1)航天城,西昌

标签:
旅游西昌彝海结盟历史记忆航天城杂谈 |
分类: 川藏滇黔 |
从早上卢水六库早餐后起程,紧紧张张的开了一天的车,


经大理、攀枝花傍晚时分赶到了西昌。




网络上预定的房间,check
in、稍事休息之后,我们首先要去吃饭、顺便走一走,看一看。
西昌市位于四川西南部,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不远处就是月城广场,长安东路与三岔口西路交汇处,是西昌主城区的一处繁华路段,彝海结盟纪念碑就矗立在此。
纪念彝海结盟雕塑,西昌地标!
纪念碑是采用红色石材为基础的雕塑,雕塑中,刘伯承与小叶丹肩并肩站立,手中举着酒碗,目光坚毅地望向远方。
这座纪念碑于1986年1月落成,旨在纪念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凉山时,中央红军先遣部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人果基支系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的历史。
红军经过凉山北上,留下许多红色记忆:
1935年5月22日,中央红军先遣部队在离开西昌后,向冕宁拖乌行进,路上受到了当地彝族武装阻拦,不过,红军并没有进行还击,而是通过向导不断向山上喊话。看到红军打不还手,为小叶丹办事的一名毕摩(祭司)叫沙马尔各,他自告奋勇前去打探。红军告诉沙马尔各,刘伯承司令请他们的头人前来谈判。之后,沙马尔各回去转告小叶丹,小叶丹同意了。于是,刘伯承与小叶丹,相约在彝海边相见。两人见面后,刘伯承向小叶丹讲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缘由和平等友好的政策,小叶丹被深深打动。两人决定,在此结义为兄弟。没有酒,两人就在彝海中舀了两碗水,以水代酒,将鸡血滴入,一饮而尽。在小叶丹的帮助下,7天后,红军大部队全部通过彝区北上。据统计,当时,凉山还有近万名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彝海结盟,也成为了一段彝汉兄弟情深的佳话,迄今已传唱了83年。
据说不止西昌,在冕宁县,当年的彝海结盟遗址上,还修建了一座彝海结盟纪念碑,以及彝海结盟纪念馆,传承着这段历史。事实上,在当年红军经过凉山的26天时间内,除了彝海结盟,还发生了许多影响革命进程的大事件,也留下了不少红色历史记忆。
凉山作为中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感受到了浓浓的彝族风情。据说这里的火把节在彝族人心中的地位,不亚于汉族人对新年的重视。
步行街,

在城里走一走,很多岁月遗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这些西昌人活在浓厚的当地气息里,祖祖辈辈,安安稳稳。
新城呢,新城里也是有滋有味。
西昌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依然有了一张自己的名片,在全国疫情的笼罩之下的,这里依旧是暖阳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