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3)高尔基的故乡

标签:
高尔基的故乡俄罗斯旅游下诺夫哥罗德革命作家杂谈 |
去高尔基的故居,这是老公钦定的项目。据LP《俄罗斯》介绍,下诺夫哥罗德曾经叫“高尔基市”, 是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故乡,1868年高尔基生于此,1932年改称高尔基城,1991年苏联解体后恢复旧名。

我们乘坐有轨电车,古老的街道上跑的是有轨电车,还分布有很多精致的教堂,季节刚好。下诺夫哥罗德人口不多,特别安静,人还特别友善,乐于助人,这些都是我喜欢的。


根据手机导航在这里下车,一个广场。



沿着长长上坡,最少有800多米长,在这里可远眺伏尔加河。伏尔加河上运输繁忙,不断有长长的像火车一样一节拖一节的货轮通过。


这红色栅栏所围就是高尔基童年故居了。


圆木建造,门窗都经过精雕细刻,这些老房子肯定有百年的历史了。


这些木房子至少是在高尔基时代就有了,我觉得我小时候看的高尔基小人书《在人间》《童年》中的木房子,这些应该就是原型。
高尔基的童年时就失去父亲,高母体弱多病,外祖母没有能力抚养,无奈只能送他到远房亲戚家做学徒,就是打零工的小伙计。这里展示了高尔基童年生活的印记。


小小年纪离开家去做学徒,孩子有了活路,还学到很多东西,其中很多是在父母身边可能永远学不到的,比方说,察颜观色,吃苦耐劳,与伙伴相处的协作和竞争,独立生活,观察世界,体验世态炎凉,等等。高尔基就在这所社会大学校里学了一身本事。高尔基成了优秀的作家。



在我们小时候所受的红色教育中,是高尔基让我看到了少有的一点点中灰色调。现在的年轻人都未必知道有高尔基这么个人,他们只知道有古巨基还有肯德基。
高尔基,他是被列宁欣赏的革命作家,但是我觉得他的作品的赤色不浓,比较中性,通过描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反映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现实主义色彩。他写的自传体小说被改编成了小人书《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朋友们人手一本。我小时候看过无数遍,超喜欢。

高尔基雕像,看得出骨子里有一个气势,像海燕。他的著名的诗《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积着乌云,……,有一只海燕在高傲的飞翔。”
https://p2-q.mafengwo.net/s9/M00/4F/53/wKgBs1hfR0qAMPX4AAIOzlgeotM80.jpeg?imageView2/2/w/600/q/90
由于在下诺夫哥罗德只住一夜,所以没有参观博物馆等等其他景点的时间,这是此行的最大遗憾;木有认真玩玩一下,下诺夫哥罗德的美,亲身享受下诺夫哥罗德的美!但是仅仅这些已经能够让我惊讶不已!让我兴奋不已!
再见!魅力下诺夫哥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