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行·蓝毗尼(3)蓝毗尼的寺院区&和平塔

标签:
尼泊尔行蓝毗尼圣园中华寺美轮美奂杂谈 |
分类: 尼泊尔 |
早上,我们起来比较早,主要是因为昨天夜里蚊子太多!
lumbini bazaar这里有很多出租自行车的地方,考虑到今天我们打算逛寺院区&和平塔,所以必须租自行车。
2辆自行车(150+200)Rs。

蓝毗尼(Lubini)作为尼泊尔南部的一个小镇,以佛陀诞生地而闻名世界,是佛教四大圣地之一(其它三个都在印度境内:佛祖觉悟之地菩提伽耶;初次宣扬佛法之地鹿野苑;佛祖圆寂之地拘尸那迦)。

圣园总体规划面积是7.68平方公里,呈南北狭长形。蓝毗尼园分为三部分:从南面起始,一是圣园区(Sacred Garden Zone); 二是寺院区(Monastic Zone);三是新蓝毗尼村(New Lumbini Village)三个区域。


这里称为寺院区。

在圣园区的北侧,有一和平之火(Etemal Peace Flame)的长明灯。位于蓝毗尼花园中心河道南端,与北端的和平塔遥相呼应。

和平之火的南面是环绕释迦牟尼出生地——摩耶夫人祠的河道,河道很宽,平静的水面蓝天倒映。

河道中有很多芦苇与浮萍,许多水鸟游弋其中。季节对的时节,可以看到很多鹤类与鹳类等大型水鸟。有一条笔直的运河,水量很丰富,小型轮船能在这里行驶。



在这个区域里,有各国建造的寺院,有些还没能开放,还有的正在建造,目前开放的有:缅甸寺、尼泊尔僧尼寺、印度大菩提寺、尼泊尔大乘寺、玛南寺、德国寺、泰国寺、日本山妙法寺、韩国寺等等。

我们从和平之火沿着正对圣园的大道往北走,参观一些各国修建的寺庙。这部分景区以南北端之间狭长的水池为界分为东西两侧,西侧是大乘佛教国家修建的寺院,东侧是小乘佛教国家的。狭长水池是日本出资修建的,一端是和平之火(Etemal Peace Flame)的长明灯,另一端是国际和平生活纪念坛。
我们首先拜谒了中国所建之寺名中华寺,位于运河西侧中段。中国佛教协会出资建的,并派出国内僧人驻持。典型内地佛寺的模样,红墙黄瓦,看着很熟悉的模样。



中华寺院景。有很大的内院与侧殿。据说可以接纳免费住宿,但住过后怎么也要给些施舍吧。也可以在这里做义工,还要早晚做功课,适合修行的人住宿。






中华寺主殿,里面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大堂里十分安静,或许时值午休时间,连僧人都没看见一个。





进中华寺在大门外就要脱鞋,但也有人说中国人不必脱鞋...


这里修成典型的中国寺庙格局,融合了紫禁城类似的园林设计,有很多从中国来的志愿者、僧人在这里居住,这里的住持看简历级别很高,在中国读到宗教学博士学位。



韩国寺,位于中华寺南面,有很大的院子。







韩国寺的主建筑是三重檐大殿,规模不小,但外表素颜,直接就是水泥色,没有经过任何装潢,不知是不是因为缺资金的缘故。里面也很简陋,黑乎乎的光线很暗。
在院子的一侧开辟出了青年旅舍,据说提供free
wifi和出租自行车、摩托车服务,价格也不贵,吸引了不少游客在这里住。
我们又参观了其他国家所建的寺庙,风格迥异,各有千秋,集各国传统佛教建筑风格之大成。在二三里范围内,就能看遍世界各国的典型佛寺。


尼泊尔寺与德国寺隔池相望的一座大寺,我们脱鞋走进大堂看了看,里面很大很空旷,没什么可看的,倒是避暑的好地方。这是一座尼泊尔式寺庙。




越南寺、



澳大利亚寺、





缅甸寺典型的缅甸扣钟式佛塔建筑,很像仰光大金塔的缩小版。

目前,佛教已传往欧美,甚至德国、法国、奥地利也在寺院区建起了美轮美奂的佛寺,真让人眼界大开。





天气太热,无心恋战,骑车前往国际和平生活纪念坛。


蓝毗尼世界和平塔,位于园区的北面2.9公里,离主要景点比较远,因为天气太热,即使骑车前往也是比较痛苦的!没事可以去看看,规模跟博卡拉的差不多。




日本佛教徒捐资修建,外形和博卡拉的和平塔有些相似,白塔里金闪闪的雕像描绘了佛祖诞生时的姿态,塔基附近有个墓地,是为了纪念修建塔时被反佛教分子杀害的日本和尚。



塔庄严,里面全是汉白玉,四面四个佛像,




在园子里,水泥小路,进去需要脱鞋。




新蓝毗尼村:与寺院区北面相连的是新蓝毗尼村,有蓝毗尼博物馆(Lumbini Museum)和图书馆,这里正处在开发和建设中。



整体寺院区很大,走肯定不行啊,即使骑车前往也是比较痛苦的!
路上途径一个旅游商业街,虽然比较小,但卖的东西跟中国的差不多!
注意:
1、蓝毗尼的寺院区整体很大,走死人啊,即使骑车前往也是比较痛苦的!没有交通工具,只有黄包车,连个小卖部都没有,去之前一定要吃饱喝好了去啊!

2、如果你有充裕的时间和条件允许,你可以租车或乘车去位于蓝毗尼圣园(Lubini)以西大约27公里是特赖平原上的另一个异常安静的小镇道拉赫瓦(Taulihawa)。以及距离它5公里处的蒂劳拉堡(Tilaurakot),这里是历史上迦毗罗卫国遗址所在地,释迦族王子悉达多·乔答摩(佛祖释迦牟尼)在出家前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前29年。而佛陀遇到的一位老人、一位病人、一位隐士和一具尸体的著名传奇故事与传说就发生在这里。现在这些古迹很少有人去了,很寂静。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能去那里,以后不知再有没有机会去拜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