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走印度(16)灵鹫峰,玄奘的极乐西天
 (2017-05-25 00:22:03)
	
			
					(2017-05-25 00:22:03)		| 标签: 背包走印度王舍城灵鹫峰极乐西天旅游杂谈 | 
今天我们去王舍城的灵鹫峰, 
王舍城的灵鹫峰是释迦牟尼曾宣讲佛法的地方,讲述的经中包括著名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迦牟尼逝世后,弟子们曾在此举行第一次结集。我们包了一辆塔塔小轿车,用一天的时间去游览王舍城 
 
早晨7:00发车, 
180公里,中午10:30分到达王舍成。
去王舍城的道路沿途,
 
铺满了青青的田园,
二个小时后,车在一座小山前停下了。


光的山头,衬着一些矮小的杂树,模样可太不起眼了!便是眼前这座灵鹫山。

这就是《西游记》中所提到的大名鼎鼎的”西天灵山”噢。是佛陀在王舍城雨季安居时期,除了竹林精舍外,另一个常住说法的地方。
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卷九这样记载:“宫城东北行十四五里,至姞栗陀罗矩吒山。接北山之阳,孤标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
 

《法华经》寿量品曰:“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
王舍城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只留个沿用其旧名的小村。
当年盛景非凡,是一片风水宝地,佛陀长年在此逗留。
有书称,此地“有五山周匝峻固,其地平正,生草细软,好花遍地,种种林木,花果茂盛,温泉浴池,皆悉清净。”
所谓五山是小丘陵。现在丘陵仍在,城池不存,但从远处能看到山包上片断的残墙。
玄奘来时,称此地有“羯尼迦树遍诸蹊径,花含殊馥,色烂黄金,暮春之月,林皆金色。”在王舍城没看到这种树。
一路攀登,


恰遇几个佛教徒。他们那种的淡定气质,显然基于内心的深刻信仰和强大力量。
石室内壁贴满了金箔,让我觉得有点可惜。那几个佛教徒当然极为虔诚地双掌合十,沉思良久。
 
玄奘大师还曾在这座小山上闭关过1年,只是不知道哪个是他修行的洞穴,或者也早已经被杂草淹埋了吧。
绕着巨石拾阶而上,便见巨石顶端,鹫形灵石或振翅欲飞、或收翅而伏,面向一方小小的平台,作守护状。
 

没有七宝围绕,没有金碧辉煌的寺院镇守,只有一圈尺把高的红砖围绕。当年受伊斯兰教入侵,灵山完全败落,荆棘丛生、野兽栖息,直到1903年被发掘出来,直到现在慢慢恢复风貌。
讲经台显然也是新近修起的,照例挂满了藏文的经幡。仅十几个平米面积,想来当年佛陀的听众也不多。
 
连王舍城、鹫峰的具体位置都是依靠《西域记》大致界定,至今仍有疑问,哪里就能说清山中某个洞的方位呢。
鹫峰是王舍城周围五山中最高的一座,但爬到山顶也不到一个小时。、
 
 
又见经幡处处,
 
 


玄奘说,鹫峰“孤标特起,既棲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
 

坐在高台之上,远近景色尽收眼底,多少有点“登东山而小鲁”的感觉。
何况《法华经》被认为所有佛经之首,是天台宗立宗之本,鹫峰因此成为众多信徒的圣地,甚至超过伽耶。
 
自讲经台而下的这条石路,是摩羯陀国频婆娑罗王为方便闻法而修建。
中国晋朝高僧法显和唐玄奘也曾到此云游,这条短短的道路,留下了多少高僧大德、罗汉、菩萨的足迹啊,今天我是何等有幸,在二千五百年后,沿着他们的足迹漫步。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