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2017-04-15 19:51:38)
标签:

浓情大别山

新县丁李湾村

古民居建筑群

豫南特色

旅游

新县处于河南省南端,属河南信阳管辖,地处大别山腹地位于鄂豫皖三省六县结合部,京九铁路、106国道和大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东距合肥240公里,南距武汉160公里,北距郑州390公里,素有“三省通衢”、“中原南门”之称。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新县的周河乡的西河大湾、毛铺、丁李湾等古村落,其保存完好的建筑,安乐祥和的民风,完全出乎了人们的意料。而丁李湾古村建筑风格更能呈现出南北交融、东西互渐的特色。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据史料记载】丁李湾村目前有500多人居住,多是李姓,祖籍在皖南、赣北一带。这个古村始于元末明初,以清代乾隆年间最盛,当时田地7万多亩,房屋600多间,有“李氏庄园”之称。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从村南头的大水塘北岸朝南望去,映入眼帘的5座大门楼一字排开,青砖、白墙,屋檐高耸挺立,是不可多得的具有豫南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在最东侧的一处门楼,锯齿式房檐下的砖雕、石雕上,各种彩绘的花卉图案依稀可见,十分精美。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门枕两侧石礅上,是花瓶插花镂刻。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整个门楼,古朴庄重,保存完好。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紧邻该门楼东侧的门楼,更加高大,门枕石礅包括屋檐彩绘上竟然出现了麒麟镂刻,而且屋门上方的八卦造型窗户,出现了彩绘,但其房门朝向偏东方向,并非正南,显得尤为另类。“这叫‘歪门斜道’、就像影壁墙一样,‘财不外露’,可以‘聚财’,也有老人说,是因为房主祖籍在偏东方向,是想缅怀家乡。”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该房之所以排场一些,是因为房主是明朝时候一位县令。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沿着塘边青石铺就的路面向西,有一处高约1米的台阶,这也使得西侧的3座门楼比东侧两幢看起来更加高大。高台之上的第一家门楼,屋门两侧墙体内角并非直角,而是呈现喇叭口状,这被当地人称为“八字门”,古时只有一定级别的官员才能使用。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丁李湾目前最深的宅院,有四五进深,这里早期的宅院,最多曾有13进深,但后来不是自然倒塌,就是被人破坏了,没有保存下来。屋门上方的八卦窗户更加精美,而且上边还另开了较小的洞口,被称为“瞭望口”。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这里所有的门楼、宅院,均是石头做成高地基,上砌大青砖,但从一些受损的地方看,内部均为土坯,这种节省材料又基本不影响质量的工艺,被当地人称为“包青”。至今很多“包青”墙体依然平整完好,连裂缝都很少见。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可惜我们去时是中午,如果是在塘边拍摄夕阳下的古民居,一定会得到理想的画面。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浓情大别山(3)新县丁李湾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